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不息的追寻丨苦等七十余载,DNA技术助227名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回家”

2025-04-06 06:31:00

编者按:

英雄捐躯,山河不忘。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的很多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多少年来,人们对先烈的缅怀从未停息,有人寄出上千封寻亲信,有人奔波万里走遍全国,有人坚持十几年倾其所有……只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忠魂归故土,帮烈士找到“回家的路”。清明节到来之际,海报新闻特别策划推出“不息的追寻”系列报道,对话为烈士寻亲的人,讲述寻亲路上的艰辛,缅怀英雄烈士的事迹。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英烈精神的追寻永不停息!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解强民 济南报道

2025年4月1日清晨5时32分,K412次列车缓缓驶入济南大明湖站。81岁的刘淑秀攥紧了手中的行李袋,那是满满一包威海特产——这是她77年来第一次在清明节祭奠父亲刘德怀。77年没见过父亲,今日再“见”,自己已是耄耋老人。

革命烈士陵园内,刘淑秀趴在父亲的墓碑前,抚摸着碑身,泣不成声。后来,她索性将脸部紧贴着父亲的墓碑,久久不愿意起来。或许,她想再感受一次来自父亲的温暖,父亲牺牲时,她才四岁。

这是4月1日在济南市历城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的“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暨寻亲成功无名烈士祭扫仪式。当天,经DNA比对确认身份的济南战役6位威海籍无名烈士的家属来到现场祭奠。除了刘德怀烈士,还有许维峰烈士、赵桂金烈士……

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许维峰烈士,77年后终于与亲人团聚。(大众新闻记者 毕胜 摄)

英雄捐躯,山河不忘。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八天八夜的鏖战中,两万余解放军将士血染沙场,50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战况激烈,条件有限,安葬牺牲的战士们时,只能捧土为墓、削木为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姓名无从考证,成为了无名烈士。

“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为烈士寻亲也是对他们最好的尊崇和敬意。”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陈列部主任周光涛说,“每每看到墓区这些烈士没有名字,找不到亲人,作为退役军人部门和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心里非常难受。”周光涛说,多年来,由于技术条件有限,想要确认烈士身份十分困难。

2021年以来,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已成功为227名无名烈士找到家乡和亲人。

苦苦等待和追寻中,转机终于出现了。DNA技术的日趋成熟,让更多无名烈士找回名字、找到亲人成为可能。2021年以来,济南市成立烈士寻亲中心,组建寻亲工作专班,率先运用DNA鉴定技术,为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寻亲。刘德怀烈士的身份,就是通过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的DNA比对结果确认的。

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寻亲工作中,周光涛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在给烈士提取DNA的时候,主要是依靠牙齿,但当年战况惨烈,很多烈士没有留下完整遗骸,残余的部分逐渐朽化,很难提取到有效的DNA样本……

首批运用DNA技术寻亲成功的济南战役无名烈士模拟画像

在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一排排的革命烈士模拟画像贴满了墙面,他们是首批运用DNA技术寻亲成功的无名烈士。记者注意到,这些牺牲的烈士,平均年龄在22岁,最小的还不到18岁。“这些烈士牺牲的时候都非常年轻,基本上都是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样子,好多人没有结婚,也没有留下后代。即使留有后代的,他们大都已经步入高龄,健在的越来越少。所以为烈士寻亲是一项非常紧迫、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工作。”周光涛介绍。

截至目前,通过DNA比对技术,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已成功为227名无名烈士找到家乡和亲人,让英雄魂归故里,让后人铭记历史。目前,埋葬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和历城革命烈士陵园的无名烈士还有1676位,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已经开展了18次寻亲行动,下一阶段的寻亲行动还将持续开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