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对话的旷野上|《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热卖中

2025-04-16 12:17:00

各位书友好。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

正在热卖中!

近400页的8开新闻纸,集辑成书。

前往《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

进入“新京雅集”商城

即可下单订购

我们希望为爱书之人

送上一份算得上沉甸甸的2024合订本

20+场深度访谈&对话

(包括麦克法伦、阿瓜卢萨、蔡皋、孙萍、艾米莉·格雷维特等海内外众多作家学者)

320+好书推荐

40+期专题

共计340+页好文尊享

今天要为各位爱书之人介绍的是

2024合订本所收录的部分深度访谈

在文学与历史的交界处,思想者们以不同视角重构人类文明的叙事。

从非洲作家的魔幻笔触到戏剧大师的哲学思辨,从经济学家的现代性批判到历史学家的生态追问,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展现了知识界对人性、权力与自然的深层探索。

以下,我们整理了《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度的一些深度访谈,重新回到这些穿越迷雾的思想现场。

1.专访丁道勇:通过儿童,成人获得了某种“蜕壳”的可能

“与儿童相比,成人反而更不善于提出开端性问题。”

“我们办教育,要基于孩子们已有的本领,不能凭空捏造。”

“儿童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通过儿童,成人反而获得了某种‘蜕壳’的可能。”

——收录于2024年1月19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当期相关文章列表:

01丨孩子的世界里,问题不只有一个答案

02丨丁道勇:重回人类“童年期”,寻获成人“蜕壳”的可能性

03丨沈俊强 与孩子聊天,自然倾听、平等对话

04丨2023 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回顾 珍贵的思考与无尽的对话

2.专访米亚·科托:我想做一个作家,要倾听别人的沉默

“莫桑比克人想变得更现代化,想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只有故事才能帮助我们消除彼此的距离感,消除使我们彼此分离的界限。”

“我可以成为任何事物任何人。这就如同一趟探索人类内心的旅程。”

“我想做一个作家,最重要的不仅是倾听别人的话语,也要倾听别人的沉默。”

——收录于2024年2月2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当期相关文章列表:

01丨米亚·科托 太容易掌握的事物,我们很难去爱

02丨《灰烬女人》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非洲文化身份探索

03丨《你是水晶、冬天、葡萄和鸟》 温柔的童年想象与气象

3.杨念群:旧杂志上的旧文章,让我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如何发挥人的主体性,冲破陈旧思想的网罗,特别是已经僵化至极的各种教条化思维的束缚,是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必须回答的一道难题。”

“作为年轻一代,不就是要冲破那些作为‘本质’的官样教条思想的束缚,大胆把自身主体的‘存在’意向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吗?”

“在当今日益喧嚣浮躁的复杂社会氛围里,你是否仍然保持着那颗‘存在先于本质’的选择初衷呢?”

——收录于2024年4月19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当期相关文章列表:

01丨人与书 聚散离合终有缘

02丨旧书坊 全世界最早的拍卖,就是从古籍开始的

03丨旧书人 我手中的很多书,都是捡漏儿来的

4.王人博:法律管不了人的生活,却是人的行为低保

“法律管不了人的想法,它只面对人的行为。”

“法律管不了人的生活,却是人的行为低保。”

“法学家出产的论文或论著可能会影响国家的政策或法律,但未必就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

——收录于2024年4月28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当期相关文章列表:

01丨作为技术的修辞之21世纪社科文本漫读录

02丨作为艺术的修辞之回味无穷的前辈遗产

03丨作为艺术的修辞之修辞有效的理由

04丨作为艺术的修辞之思考学科内外

05丨《一千种绿,一万种蓝》 蔓延于战争的爱情哀歌

5.专访蔡皋:种棵白菜当花看

“我将童年视为枕头。它是一种良觉,让我安宁地睡在上面。”

“我不需要回忆童年的场面,它已经化成了最温暖的东西,变成我的空气、呼吸和生活。”

“狗尾巴草不必羡慕桃花树,也不必羡慕红杏,也不一定要学牡丹去开 ,但是要有牡丹的精神。”

“蒲公英就是蒲公英,把自己长成一棵最好的蒲公英。”

——收录于2024年5月31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当期相关文章列表:

01丨蔡皋 童年是我清澈的源头,是一辈子保守的地方

02丨童年的魔法 我们都长成了很棒的大人

03丨张春 用“出尔反尔”的方式重新养育自己

04丨《心归故里》 故土难离亦难归

6.虚拟对话詹姆斯·C.斯科特:收获,还是意外降临的更好

“典型的历史学者和社会科学学者往往只是简短地对过去盖棺论定,而在历史当中的亲历者看来,过去却是混乱、流变、纷繁的偶然事件。”

“我们其实都有一种自然的冲动,往往把自己的行为或者人生讲述得连贯且自圆其说。”

“我遇到了很多人,他们有勇气从人群中挺身而出,成为其中的少数派,因此我也变得远没有那么狭隘。”

——收录于2024年7月26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当期相关文章列表:

01丨虚拟对话 漫步在艺术与科学之间

02丨圆桌访谈 为什么斯科特的书受欢迎?

03丨圆桌访谈 他对人文社科的理解是整体性的

04丨《游戏与人》 以游戏为棱镜,观照现代社会

05丨《米克诺斯岛的月光》 跟随直觉的风

7.专访麦克法伦:捕捉来自荒野的惊叹

“‘自然’是一个庞大的集合名词,它包含……所有物质,包括人类。”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很容易在任何旅行前都变成一个控制狂式的预言家。”

“词语有自己的根系,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旅程,穿越时空,来到我们的口中和脑海中。”

“冰一直让我着迷:它是一位伪装艺术家、演员、音乐家。它会发出嘶嘶的歌唱声。它会记忆。它会记录。它以冰雹和雨夹雪的形式降临世间,汇聚成巨大的蓝色冰河,形成冰川。它警告着我们。它同时还是生物。”

——收录于2024年11月1日

《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

当期相关文章列表:

01丨罗伯特·麦克法伦 大地是他的主人公

02丨专访麦克法伦 捕捉来自荒野的惊叹

03丨纪念康德诞辰300周年:唤醒哲学中的公开精神

04丨阿甲评杨志成:被童真之眼点亮的世界

以上,只是其中部分访谈的概况。

40+期专题的深度内容,尽在2024合订本中。

合订本原价168元,首发独家优惠售价99元!

点击书封进入“新京雅集”商城

可即刻下单

本文为《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推广内容。

作者/书评周刊编辑部

正文部分整理/何安安

编辑/西西

校对/柳宝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