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绘制157个社区停车热力图 高校师生研发智慧停车方案解决老旧社区停车难

2025-04-09 21:2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志峰 通讯员 罗鉴益、杨心柔

“你们的方案既接地气又有科技含量,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近日,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主任李志强向重庆理工大学“智慧停车赋能老旧社区微更新”团队指导教师陈立发去一条感谢信息。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去年寒假期间,由重庆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3个专业的师生组成的“智慧停车赋能老旧社区微更新”调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重庆市老旧社区微更新(智慧停车)的实施情况,并对其他典型城市智慧停车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此分析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社区微更新工作推进当中的难点与痛点,挖掘适合山城重庆老旧社区微更新的新方案。

调研结果让团队收获不小。团队队长、重庆理工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大二学生陈仪介绍,经过调研发现,重庆市的老旧社区面临着“停车难”的特殊困境,“开车十分钟,找位半小时”成为居民生活痛点,具体表现在坡坎地形导致平面停车资源稀缺,而传统管理方式下部分车位空置率高达40%,如九龙坡区建工二村露天停车场日均闲置车位超120个。此外,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陡坡车位更因视线盲区频发事故,日均剐蹭达3.7次。

团队一行前往渝北区中交停车楼调研。受访者供图

“我们跑了全市38个区县,发现83%的老旧社区存在停车设施不足与空间利用低效的双重矛盾。” 陈立介绍,师生们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调研+政策文件+书报刊物+居民访谈”立体调研法,累计收集有效问卷2000余份,绘制157个社区停车热力图,系统梳理出山地城市停车的“五大痛点”——地形限制导致空间碎片化、产权复杂引发管理真空、供需错配造成资源浪费、设施老旧埋下安全隐患、传统模式难以适应智慧化需求。

团队一行前往渝北区礼嘉街道嘉和社区调研。受访者供图

基于调研数据,团队创新性提出“立体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双轮驱动解决方案:在空间利用上,针对山城“垂直高差大、水平空间窄”的特点,设计“错层升降式”“边坡嵌入式”立体停车设备,可在同等面积下提升3—5倍停车容量;在管理模式上,开发集车位预约、自动导航、动态计费于一体的智慧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空置率降低至8%以下。

在这样的方案指导下,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试点社区联合市政部门,将闲置坡地改造成智能立体车库,通过“错时共享”机制实现居民与商圈车位资源互通,预计年减少无效车流15万次,节约停车时间超20万小时。

据悉,目前,团队正与重庆城市管理局、重庆市停车管理事务中心对接,计划将方案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试点,让高校“学生智慧”真正转化为“民生实惠”。

原稿点击>>

绘制157个社区停车热力图 高校师生研发智慧停车方案解决老旧社区停车难-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