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到一年财报季,中国白酒行业再现激烈竞争。茅台一骑绝尘,五粮液稳坐榜眼,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你追我赶,势把“流水的老三”位置抢到手,区域酒企突围,各梯队酒企间厮杀激烈。2024年,白酒行业变革空前,呈“金字塔”式竞争格局。即日起,红网消费频道推出《酒业财报》专题报道,剖析酒业背后的趋势变化,展现众多酒企在变革中的跃迁升级故事。
酒业财报①丨2024年,茅台日赚3.28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淑华 长沙报道
“如何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成了啤酒企业巨头们共同面临的难题。2024年,在啤酒产业挤压式增长持续、存量竞争加速演进的新趋势下,除了燕京啤酒外,目前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等主要上市啤酒企业均已上交了2024年“成绩单”。
从啤酒企业的2024年年度报告来看,百威亚太实现收入62.46亿美元,同比减少8.9%;华润啤酒在2024年实现了364.8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3%;青岛啤酒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1.38亿元,同比下降5.30%;重庆啤酒在2024年实现了146.45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珠江啤酒实现营业收入57.31亿元,同比增长6.56%。
燕京啤酒虽还未正式发布2024年年报,但从公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来看,2024年度燕京啤酒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0亿元至1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6.45亿元增长55.11%-70.62%。红网记者整理发现,在六大上市公司中,有四家去年销量出现下滑,且都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而排位靠后的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则是继续增长。

啤酒上市公司2024年报 数据来源:啤酒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
过去一年,中国啤酒市场主要玩家之间的份额差距缩小了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百威亚太实现收入62.46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净利润为7.26亿美元,同比减少14.8%;全年销量也下降了8.8%。其中,在中国市场,2024年,百威亚太的销量下降了11.8%,总市场份额减少了1.5%,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13.0%及1.4%。
其他头部企业同样面临增长困境。青岛啤酒与华润啤酒虽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但业绩表现也只能说是勉强达到预期。而正处于诉讼风波的重庆啤酒实现营业收入146.45亿元,同比下降1.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5亿元,同比下降16.61%,显示出其后续面临的经营压力。
在此背景下,珠江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去年的表现却相对亮眼。2024年珠江啤酒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31亿元,同比增长6.56%;实现啤酒销量143.96万吨,同比增长2.62%;燕京啤酒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0亿元-11.00亿元,同比增长55.11%-70.62%。
这样一来,主要啤酒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主要表现在华润、青啤、百威三大龙头营收、销量同步倒退,而燕京、珠江两大黑马继续保持增长,超出行业水平。不仅是追赶份额,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的盈利也有大幅提升。珠江啤酒去年归母净利润上涨近37%,燕京啤酒去年归母净利润大涨五成以上。
不过龙头的营收领先优势依然明显。2024年,虽然稍有下滑,但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的营收仍分别超过360亿元和320亿元。而重庆啤酒营收为146亿元,燕京啤酒营收则还不到130亿元,珠江啤酒去年营收57亿元,是龙头的一半甚至六分之一。

2024年啤酒企业销量变化数据来源:啤酒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
啤酒业高端化上半场,产品线布局将成为决定各酒企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
啤酒行业自2014年出现销量下降以来,早已是存量竞争的市场。2024年,国内啤酒市场消费乏力,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啤酒产量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在当前整体市场增长乏力的环境下,高端化转型已成为啤酒行业为数不多的确定性增长路径。各头部酒企不约而同地将战略重心转向中高端产品线布局,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来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
这一转型趋势在2024年已颇有成效,并将在2025年进一步深化发展。青岛啤酒在2024年报中表示,中高端产品的崛起、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啤酒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仍具提升空间。红网记者发现,青岛啤酒中高端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由上年的40.5%提升至41.8%。
自完成对喜力中国的收购与整合后,在高端市场,华润啤酒近两年保持了增长。华润啤酒称,2024年,华润啤酒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增长超9%。其中,次高档及以上啤酒同比实现个位数增长,老雪花、红爵增长翻倍,喜力啤酒销量增长超过两成。重庆啤酒也提到,其去年高端啤酒销量占比依然实现提升。显然,中高端产品线的布局亦将成为决定各酒企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
当然,高端化并不等同于产品的高价,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在近期举办的业绩发布会上指出,“目前12元以上价格带的增速明显放缓,而8元至10元的价格带则呈现出更快的增长势头。”这也意味着未来啤酒企业的产品策略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价格带的市场需求。侯孝海认为,中国啤酒产业正处于高端化的上半场,未来还有下半场。“高端化的上半场,只是产品品质升级、价格上升、品牌化,并追求一定的体验。但下半场会更多元化、个性化,有更多细分需求和领域出现,个性化场景越来越多。对于啤酒企业来说,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