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组委会主办的艺企同行系列活动之“献给南海的文化礼物”—《南海色彩》应用研讨会在西樵镇有为馆举行。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区文广旅体局、区工商联及西樵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色彩研究激活地域文化基因,助推南海发展。
作为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特别文化项目,《南海色彩》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历时5个月研发,通过实地调研、文化解码和学术提炼,构建起一套融合自然、历史与产业的标准化色库及配色系统。
“我们以南海的西樵镇和九江镇为核心样本,深入寻找这片土地的色彩奥秘。”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色彩设计经理郭聪儿介绍,项目团队深入南海各镇街,系统梳理亿年地质演变、万年人类活动、千年水乡文明及百年工业发展中的色彩脉络,最终提炼出特色色卡,形成了“华彩正气”“龙马精神”“生趣福运”“古朴灵秀”四个色彩大主题,形成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文化成果。
在本届艺术节的正展期间,研创团队将研究成果以实物和文本结合的展陈形式,在有为馆中对公众呈现,并在艺术节的日常展“春时展期”中分别举办《南海色彩》应用研讨会、企业研习工作坊和公众体验工作坊共3次活动。

上海交大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傅炯作分享
研讨会上,上海交大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傅炯从理论层面阐释了色彩研究的实践价值,强调其不仅是视觉表达工具,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团队探讨了如何认识、应用和传播南海的文化特色,以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地方品牌的全球传播”。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教授吴昆和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剑受邀参与应用研讨环节,结合案例分析,探讨色彩在产业转型、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潜力。
《南海色彩》是“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有计划实施的若干“地域文化项目”之一。通过项目研究创作展示阶段、项目解读研讨推介阶段、项目成果出版应用推广阶段,来逐步开展《南海色彩》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南海色彩》是服务于南海人文经济建设,践行“艺企同行”行动,推动文化艺术赋能企业与城市发展的举措。

研讨会现场
“《南海色彩》项目,能够让我们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开始理解色彩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凡的举措,我认为这真的是跳脱于科普教育之外,通过艺术项目来给人与普世教育的举措。”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刘夏远认为,《南海色彩》项目不仅塑造了具有引领性的城市美学标准,更以全民美育推动公众色彩认知觉醒,期待其在城乡风貌协调、非遗文化创新、产业价值升级等方面的跨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共同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文化资产,为城市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范式参考。
当天下午举办了企业研习工作坊,傅炯带领本地企业代表,开启关于色彩美学的深度探索与设计创新的思维碰撞。工作坊通过色彩搭配原理、南海文化与色彩符征讲解,深入学习色彩搭配的技巧与方法,掌握当地色彩的应用规律。通过色彩搭配练习,帮助本地设计师更好地应用南海色彩,色彩不仅是设计的语言、更是文化的载体、创意的源泉、价值的体现。

企业研习工作坊现场。摄影:李均良
大地艺术节中国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将于下半年正式出版的《南海色彩》一书,是大地艺术节献给南海的一份文化礼物,既是汲取于南海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文化基因的凝练写照,也是面向世界、迈向未来的南海文化力的重要组成。
区工商联等各部门与大地艺术节中国团队、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达成共识,将于下半年推进开展“南海色彩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通过加强与区内C端产品制造企业合作、组织“艺企同行”专题研修班、构建“南海色彩产品(含城市家具)应用案例库”等系列举措,系统推进《南海色彩》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应用,让南海色彩大放异彩。
文/南海融媒记者 汤晓冰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左日明
通讯员/南宣 樵宣 区工商联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