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把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充分发挥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作用,聚力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蚌埠成为了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蚌埠,一直是国内传感器技术的创新策源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蚌埠市已是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作为蚌埠市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所依托的龙头企业,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不仅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6/8英寸体硅MEMS微系统工艺平台,还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套工艺技术体系,系统解决了MEMS制造领域技术短板,先后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项、发明专利400余件,是国内中高端MEMS技术与产品的头部企业。

在蚌埠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攻坚下,“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成功组建;“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三角产教融合协同中心”落户蚌埠;安徽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仅用一年,就完成了7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验收,并服务了20余家用户,累计经济效益近亿元。
中国传感谷内,安徽北方华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这家2024年3月刚成立的公司,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的传感器芯片制造能力、平台和资源优势,建设了品种类别涵盖最全、国产芯片配套最多的传感器产品体系,与国内200多家企业有着密切合作。2024年,该公司坚持边建设边生产,2024年当年产值就达到了2亿多元,今年订单更是翻倍增长。

无独有偶,进入中国传感谷的企业,都像安徽北方华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一样,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落户蚌埠后销售收入连年翻番,在新能源汽车电流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居行业第一;安徽芯动联科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集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研发、测试、销售为一体,于2023年成功上市,是国产高性能惯性传感器“隐形冠军”,是行业标杆企业……
在中国传感谷,蚌埠市与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合作共建了传感谷公共服务平台及示范线项目,建设了力传感器工艺线、温湿声类传感器工艺线、高温共烧陶瓷工艺线及传感器检验试验平台等9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满足各种类型的智能传感器发展需求。同时,蚌埠经开区采用了“1+53”厂房用地过渡发展模式,将传感谷1平方公里与蚌埠经开区临港产业园53平方公里联动发展,传感谷所有定制厂房、标准化厂房均由政府代建,入驻企业可自主选择租赁和先租后购,以适应初创型及成熟型企业分类发展。这些良好的配套服务和发展环境,让企业纷至沓来。

如今,中国传感谷已经形成了“一谷三园多点”的总体布局。其中,“三园”即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科技孵化园、中央创新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多点”即各县区结合实际联动发展智能传感上下游产业,形成全市统筹、县区联动、协同发力的首位产业强劲发展态势。目前,中国传感谷内已经集聚23家领军企业、200余家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覆盖了从晶圆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经济规模总量超百亿元。
当前,蚌埠正以中国传感谷为核心载体,通过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多链协同”,加速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奋力推动中国传感谷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不断迈进。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通讯员 顾楷 陈鑫
编辑 许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