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黄寺大街24号社区,一户住在7层的居民不仅将捡拾的各类废品塞满家中,还把楼道堆得满满当当,逼得邻居搬走,导致楼内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更造成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此前,面对劝导教育和协助清理,这位61岁的张阿姨拒绝配合、屡教不改。为彻底消除隐患,5月19日下午,街道、社区联合消防、城管和公安等部门督导物业开展强制清理工作,最终清理出17个编织袋的垃圾。
楼道里无处下脚,难以呼吸
纸箱、塑料瓶、外卖盒子、吃剩的食物……19日下午,记者来到这栋居民楼,眼前的一幕着实夸张:从6层开始,各类废品沿着楼梯肆意堆放,就连楼梯扶手都晾着用过的纸巾,7层的两个入户门前,摞着一人多高的纸箱子。天气炎热,垃圾腐败导致地面湿滑粘黏、空气污浊难闻,让人无处下脚,难以呼吸。

物业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和手套上楼,居民张阿姨正在楼道里整理废品,她看到工作人员手里的编织袋后,马上说,“谁让你们来的?不能清理!”
“5月16日,我们已经上门通知并张贴告知,要求您18日前将楼道公共区域的废品垃圾清理完毕,但到期您仍不清理,我们今天协助您清理干净。”社区工作人员三言两语讲明来意后,一场雷厉风行的清理行动开始了。

在拥挤的楼道里,清理人员分工明确,有的站在下方,撑开编织袋,有的站在上方,麻利地将箱子盒子、瓶瓶罐罐等各类废品扔到编织袋中。不到1分钟,一个编织袋就被装满,又迅速被接力运到楼下。
其间,张某多次想阻拦并喊道,“都和你们说了我会清理”“那是我的牛奶瓶子”“不要动我的铁架子”……20分钟后,楼道里的废品垃圾被彻底清理干净,足足装满了17个编织袋。最后,消杀人员上楼喷洒药水,不留下卫生死角。
同层邻居实在受不了只能搬走
“张某和其女儿是2022年搬到我们社区的,房子是其女儿承租的单位公房。”完成清理行动后,在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服务中心经理苏江宏说,第二年,张某开始显露捡拾废品的习惯,第三年变得严重,引发邻居多次投诉和报警。“尤其是7层的另一家住户,在多次矛盾冲突后,受不了最后无奈搬走。”

“我们做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黄寺大街24号社区书记、主任赵莹娟说起张某连连摇头,“近两年,我们协助清理已超十次,最近一次是4月30日,头几次清理完,她还有所收敛,但后期就越发不听劝,总以自己有心脏病、骨折等理由拖延、阻拦清理。”
赵莹娟说,为了帮助张某改掉不良习惯,社区请来心理疏导老师,和她面对面深谈,了解到张某的家庭生活存在矛盾,张某说到委屈处还泪流满面,“她说,只有在捡拾废品的时候,才有特别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怕张某沉溺在不良情绪中,我们经常邀请她参加社区的各种文娱活动,但效果不佳。”赵莹娟说,社区也通过张某的女儿做母亲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到最后,女儿劝不动,也不愿劝了。”
公房产权单位也有安全管理责任
“这是一件非常棘手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涉及公共卫生和安全。”德胜街道办事处三级调研员胡军说,因为张某捡拾废品的行为经常反复,十多天就能再次堆满楼道,虽然这次清理干净了,但还要预防以后再犯。“尤其是物业,应当依据法规所规定的消防管理责任及巡查义务,保障疏散通道的通畅。”

“我们计划每天都去楼道巡查,一有堆物堆料的苗头,就帮着清理,防止聚少成多。”物业经理苏江宏表示,会把日常巡查坚持下去,持续跟进。
除了明确物业的责任及义务,胡军也建议社区用温暖化解张某的敌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帮助关心张某,从情感上解开她的心结。”
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王清补充道,“劝阻时不要站在张某的对立面,除了危害公共利益,其实她自己才是楼道堆物的最大受害者,一旦发生火灾,她将是最危险的那个人。”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这套公房的产权单位也要履行房屋安全管理责任,不能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应该对承租人有所约束。如果隐患问题拒不整改,我们将通过函告、约谈等方式要求产权单位妥善管理房屋。”胡军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