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岗位供需两旺 乌鲁木齐“智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5-04-08 10:08:00

3月29日,在会展吾悦广场招聘会现场,不少求职者在展位前寻找自己心仪的岗位。 (全媒体记者雷婷摄)

日前,在位于成功广场门前的乌鲁木齐市小西门商圈就业驿站,求职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与设备说出关键词挑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全媒体记者石磊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史传芝 唐红梅 王煜)这个春天,AI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风口”。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浪潮推动下,众多传统行业催生出智能化新需求,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新空间,相关岗位的需求和机会正“乘风而起”。

在这场技术变革中,国产大模型DeepSeek掀起的创新浪潮与AI行业多年积淀,在乌鲁木齐就业市场激荡出怎样的涟漪效应?记者深入多场招聘会现场,走访企业一线,探访高校院所,通过细致观察寻找答案。

“AI+”岗位需求正在增多

当AI成为热词,在就业市场最直接的表现是什么?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企业智能化发展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高达91.3%的受访企业面临AI人才缺乏的问题。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33.4%,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以69.6%的求职增速位居职业榜首。

在乌鲁木齐,AI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市政务服务中心,数字技术深化应用方便群众办事,助推业务量稳步增长;乌鲁木齐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微服务大厅里AI馆员功能正在试用,可为读者提供场馆信息介绍、借阅信息查询等服务;刚过去的清明节,乌鲁木齐市殡葬服务中心首创“AI动态影像”,让传统清明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机……

随之而来的,“AI+”岗位需求也在不断增多。

今年春招以来,新疆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带着AI算法设计研究、Java 开发高级工程师等岗位招聘需求出现在多场招聘会上。

公司总经理李国方说,公司致力于工业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方面的融合应用,涉及数据采集、通讯、服务器、运算、执行设备等各个环节,多个岗位都需要电子与信息专业的人才。“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我们也希望吸引更多人才。”李国方说。

新疆信创产教融合基地是国家超算中心新疆分中心数据标注基地,带着人工智能训练师等岗位需求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也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扩散招聘需求。

“数据领域是人工智能训练师核心重点需要完成的工作,做的就是DeepSeek的基础工作,有了准确、详实的数据,才能有DeepSeek的快速反应……”面对众多咨询的求职者,新疆信创产教融合基地新疆信创培训学校主任张黎向大家这样介绍岗位的工作内容。

“DeepSeek的爆发加速了AI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渗透,我们也急需招聘基础性岗位的人员。”张黎说。

AI潮涌,同样点燃了求职热。

“参加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收到的简历就是厚厚一摞。”李国方说,据他观察,企业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与AI相关的招聘岗位涵盖技术开发、算法研究、应用落地及支持类等多个领域,这对众多求职者而言,不失为一个机会。

求职者张华鹏计算机专业毕业,他说:“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现在AI很火,正在风口上,我想加入,寻求更多发展机会。”

AI走进就业服务,助力招聘求职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招聘企业得以通过线上渠道“招兵买马”,求职者也能借助智能终端设备便捷求职,这种全新的求职体验备受求职者青睐。

“请帮我找一份与乌鲁木齐教育相关的工作。”在一台人工智能设备前,与DeepSeek对话的窗口提问,约10秒钟时间,它就会给出数十个岗位,包括初中数学老师、高职院校的助教、无人机教员、机器人编程老师、美术老师、普通话老师、芭蕾舞老师等。

这是近日一场招聘会上的场景。

新疆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宋照坤和同学一起来找工作,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AI智能设备向意向单位投递了简历。

“这是我第一次在校外参加大型招聘会,没想到现场有这么智能的设备,感觉很新颖,效率也很高。”宋照坤说。

现场,由经开区(头屯河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投放的AI智能设备有好几台,可同时供多人使用。

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总经理刘世超介绍,AI智能设备名为就业一体化智慧终端机设备,是园区联合广东智通人才连锁集团共同打造,求职者可以使用AI+求职一体机,通过“一问”“一扫”“一接”快速完成岗位匹配、简历投递,并借助AI技术补齐完善求职简历。

“在通过AI助力招聘和应聘的过程中,智能设备还可以提供AI+职业指导服务平台。”刘世超说,求职者可以通过在线职业测评提高自我认知、在线简历诊断优化简历质量,还能得到大数据智能推荐匹配职位建议。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打造融入最新智慧科技元素的招聘会服务功能区,为毕业生求职提供智能、精准、快捷的就业服务。

不只是招聘会现场。今年,乌鲁木齐试点打造4个示范性就业驿站,AI+求职一体机也是常驻成员,在求职者与AI助手的一问一答间,帮助求职者完成一次简历投递。

“集‘就业服务+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人交互+刷脸认证+智能外呼’多功能于一体的AI助手智能终端,它的引入,激活了就业驿站的内生动力。”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科科长董虎说。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科技型企业集聚,一些企业也在通过研发小程序、App等方式,更好地让求职者和招聘单位精准匹配。

经开区(头屯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文华说,将用好人工智能服务就业创业,联合新疆工程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同组织开展精准性、多元化就业服务活动,针对两河高端制造产业园、国际纺服中心等重点项目,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提供市场化用工招聘、劳务派遣等服务,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注重AI人才培养,抢占AI赛道

作为人才的输送端,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AI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在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举行的2025年春季招聘会上,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沈佳丽捕捉到一个明显的变化: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需求正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众多科技企业纷纷释放出积极信号,明确表示将增设“AI技术专家”等相关岗位。随着企业AI产品线的迅猛发展,业内普遍预测,未来此类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持续攀升,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在当下的就业市场中,AI的热度并非一夜之间兴起。

沈佳丽观察到,从去年起,人工智能相关岗位便已进入热招阶段,智能制造工程、电梯工程技术、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市场需求量显著增加,众多企业纷纷提前布局,积极储备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教研室主任张世鹏告诉记者,学校与ICT龙头企业华为合作建立了优选华为ICT学院,与新华三携手打造新华三产教融合基地。在基地课程里,融入当下热门的“文生视频AI模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此外,在“1+X”的证书考试中,也融入了人工智能的内容。

“课堂上,老师还利用‘数字人’授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与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目前,学校正计划打造虚拟实验室,借助虚拟环境教学,提升教学的安全性与专业性。”张世鹏说。

高校的人才培养也随之悄然发生变革。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于2020年起开始招生,近年来,不断提升师资水平,还有教师拥有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去年,该专业的首批毕业生就业情况非常好,其中不少学生在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岗位工作。”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艾尔肯・艾则孜说。

2023年8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到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包含在未来产业内,因宇树科技而被大众热议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也位于其中。

艾尔肯・艾则孜说,近年来,高端制造业用人需求呈上升趋势,春招期间,不少企业与学院对接,在秋招基础上拓展了新岗位,一些单位的研发岗位还向本科毕业生敞开大门。

“为适应市场变化,学院组建了信息技术专业群,实现师资和课程共享。人才培养正从传统技能型向智能化时代复合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转变。每周三,学院都会邀请知名企业的资深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深入讲解人工智能知识,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变化与发展趋势。”艾尔肯・艾则孜说。

多说一句

驾驭AI浪潮开辟就业新局

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正引发各界热议。有人认为,AI带来的经济繁荣,将催生出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也有人担忧,就业市场智能化的发展,会让企业和求职者陷入一种荒诞、失衡的状态——招聘方过度关注求职者钻技术漏洞的能力,最终入职者并非岗位的最佳适配人选。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AI工具?又该如何应对其带来的种种影响?

记者采访中明确感受到,当就业与AI相遇,既有机遇,也有挑战。AI在冲击传统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新兴岗位。我们需正视这一变革,牢牢抓住AI带来的新机遇,主动寻求适应与改变,推动劳动者与AI协同发展。

本质上,AI只是一种工具,如何运用它,取决于人类的智慧与选择。面对AI给就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秉持开放、包容、科学的态度,主动适应这一变革。一方面,求职者应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以适应AI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和社会也需积极探索,搭建适应AI时代的就业服务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势而为,让AI成为推动充分就业的强劲动力,实现AI与就业的双赢。(全媒体记者史传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