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宁市人民政府_南宁要闻】
3月31日,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中华大戏院和城隍庙熙熙攘攘,一场述说历史与故事的“国潮市集”热闹开场。
置身于“国潮市集”,仿佛穿越千年历史长河,聆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故事,目睹深植于背后的千年文化底蕴。在“三月三”这个特别日子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传统美食以及国潮文化的众多项目展示,将历史与文化巧妙地串联起来,让古老与现代和谐共融。
作为市集里的人气担当,五色糯米饭的展台前被游客围成里三层外三层。五种鲜艳的色彩,在晶莹的糯米间相互映衬,如同一幅绚丽的画作;凑近细嗅,淡淡的植物清香萦绕鼻尖,这是一种大自然带来的美妙。展台负责人陈恩站在一旁,向游客介绍他的作品——五色糯米饭经巧妙组合拼成了各种精巧的图案,仿佛一件件艺术品。
“这些图案太可爱了!”“颜色太诱人啦!”人群中不断传出这样的感叹。“这些颜色都是怎么染的?用的都是什么植物?”面对游客提问,陈恩解答道:“五色糯米饭用天然植物染色,每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寓意。以前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来祭拜祖先,表达感恩之情,这传统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不远处,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南宁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南宁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钟昀睿手中演绎着神奇。只见她手指灵活地翻转,剪刀开合间,纸屑簌簌落下,眨眼的工夫,一个栩栩如生的红灯笼便跃然而出。除了红灯笼,石巷口、水塔脚、冬泳亭、龙象塔等南宁地标性建筑也在她的剪刀下一一呈现。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符号,被古老的剪纸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这么多年来,剪纸的技法一直没变,通过剪纸所要展示的内容却一直在变。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通过镂空的方式,就能留住历史,留住我们的文化。”钟昀睿一边创作,一边向游客分享她对剪纸艺术的感悟。
人群熙熙攘攘,游客络绎不绝,然而“国潮市集”的展位总是能够吸引人们驻足,让人们静下心来聆听历史的叙述,梳理文化的脉络。
机杼唧唧,经纬交错,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坐在织机前,专注地编织着壮锦。五彩的丝线在小女孩手中穿梭,听着壮锦的传说故事,她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壮锦,这一承载着壮族千年历史与文化的织物,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还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此外,市集里还有各种传统美食和文创产品。传统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口水直流;文创产品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既有实用价值,又充满艺术气息。
置身于这热闹非凡的“国潮市集”,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眼前是琳琅满目的文化瑰宝,游客仿佛穿越千年历史长河,亲身感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这里,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传统,而是以鲜活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让人们在享受潮流与美食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探寻到文化的根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