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瞰青岛|“花样民宿”托起“幸福乡村”

2025-07-07 10:47:00

即墨鳌角石村闲置房屋变身“短租婚房”“度假旅房”受到在青外地年轻人青睐

在青岛市乡村振兴的壮阔版图上,即墨区正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新时代的发展画卷。近年来,即墨区供销社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与当地村庄紧密合作,创新实施“房屋托管+产业运营”模式,按照“收储改造闲置农房—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延伸农旅产业链”三步走路径,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龙泉街道莲花田园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内建成两大民宿示范项目,累计盘活闲置农房19处,实现了“老屋生金、民宿富民”。当闲置的农房变身充满魅力的“短租婚房”“度假旅房”,当寂静的村落因民宿经济焕发勃勃生机,这些村庄正用“花样民宿”托起“幸福乡村”,奏响一曲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客人们在即墨莲花田园“供销人家”民宿拍摄婚礼外景照片。

闲置农家小院华丽转身

漫步在即墨区龙泉街道,曾经闲置的农家小院和房屋已华丽转身。汪河水南网格村红墙灰顶的农家小院,经过精心改造后,成为了游客体验乡村田园惬意生活的理想之所。在这里,清晨可伴着鸟鸣醒来,夜晚能枕着星光入眠,推门便是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而柳林村的闲置农房摇身一变成为“喜院民宿”,为新人举办新时代婚俗仪式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场地。传统的胶东民居特色与现代婚庆元素相融合,一场场浪漫的婚礼在此上演,不仅为新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也让乡村增添了喜庆热闹的氛围。

龙泉街道“供销人家”民宿。

龙泉街道的转型成效,从柳林村党支部书记曹淑芹“以前村里10%的房屋闲置,现在成了‘黄金屋’”的感慨中可见一斑。街道创新采用“1+3”融合模式,即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在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将汪河水北村13处闲置老屋打造成“供销人家”民宿群落,由即墨区供销社统一运营。村民以宅基地入股,既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又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真正实现了“土地生金”。相邻的汪河水南村将5间老房改造成“墨上花房”民宿,集住宿、餐饮、茶室于一体,成为周边旅游项目不可或缺的配套,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业态。

龙泉街道露营基地。

不仅是闲置农房,荒废土地也在龙泉街道焕发新生。莲花山脚下的悠仙美地露营基地,将闲置土地巧妙改造为帐篷营地,并配套“田禾园”供城市居民认领种植。每逢节假日,这里便热闹非凡,游客们在此露营、种植、采摘,年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柳林村则整合闲置土地建设湖畔餐厅、休闲公园,实现了“乡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民变房东”等“五变”蝶变,让游客不仅能欣赏到乡村美景,还能留下来消费,深度体验乡村生活的魅力,使乡村的“沉睡资源”真正“活起来”,成为网红打卡地。

产业融合“串起”完整链条

在民宿产业发展过程中,龙泉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起多元协作体系。柳林村党支部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流转农房,党员潘保宗率先将自家闲置农房改造为喜院民宿,开业首周收入近万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10余户村民主动参与到民宿改造和运营中来。汪河水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与区供销社紧密合作打造民宿群落,形成“统一运营、收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我们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宝鑫介绍,街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吸引了供销社、徐哥哥文旅等企业布局民宿,形成了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等五种发展模式。例如蜂巢民宿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在荒废果林地上建设特色住宿区,村民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费,还通过参与服务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多元模式让民宿产业不断“强起来”。

如今,龙泉街道的民宿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住宿功能,形成了“创意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传播”的综合模式。“游客住民宿、品农家菜、买土特产,一条产业链就活了。”曹淑芹说道。柳林村从村民家中收购蔬菜,水库直供鱼虾,雇佣闲置妇女参与运营,实现了“土地、房子、劳动力”的全盘活。悠仙美地露营基地提供登山、垂钓、农耕体验等丰富活动;喜院民宿融入胶东婚俗,配套“柳林嫂子送嫁团”志愿服务,让游客深入感受当地文化;供销人家民宿群落联动周边采摘园,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一二三产融合,“串起”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从单一住宿到全域融合的跨越。

未来,龙泉街道还计划探索建立民宿联盟,打造写生基地、汽车营地等特色业态,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一体”,让闲置资产成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实现从“人望城”到“城望乡”的转变,让老房焕发新生机,让乡村留住乡愁与活力。

来“供销人家”体验“慢”生活

除了龙泉街道,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在民宿经济发展方面同样成绩卓著。即墨区供销社在鳌角石村精心打造的12处“供销人家”精品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这些民宿自2022年开始通过盘活村居闲置房屋资源建设而成,目前已开发运营“梅苑”“兰苑”“竹苑”“菊苑”等12处院落,每一栋房屋面积在120—160平方米不等,石墙红瓦,带有独立小院,充满了清新幽静的乡村韵味。村子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供销社、农贸大集、理发店、卫生室、公交车站、健身广场等,让游客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满意的服务。

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备的配套设施,鳌角石“供销人家”民宿自运营以来便备受欢迎,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间更是一房难求,逐渐成为青岛乃至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居住的热门打卡地。即墨的花样民宿,正凭借独特魅力在年轻群体中掀起热潮。社交媒体上,“即墨婚俗民宿婚礼”“鳌山卫的浪漫”等话题频频登上同城热搜,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年轻游客们纷纷晒出在特色民宿中的打卡照片和视频,充满设计感的乡村婚房、面朝大海的旅房场景,吸引了众多在青外地年轻人慕名而来。

而位于龙泉街道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的莲花田园“供销人家”民宿,是区供销社在成功运营鳌角石村民宿基础上,于2024年与龙泉街道合作打造的特色文旅项目。正在运营的7户民宿每处都经过精心设计,按照修旧如旧原则,采取石砌或砖石相结合工艺,融入田园元素,格调别致、复古典雅,是具有传统胶东民居特色的民宿群落。这里配备供销休闲餐厅、莲花田园供销社、文化书屋、茶室等设施,致力于打造“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周边自然风光旖旎,各类游玩打卡活动丰富多彩,让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慢”生活,自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各类游客上万人。

文旅新体验擦亮“乡村品牌”

“供销人家”民宿的打造,不仅激活了闲置资产,充实了村集体经济,更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通过提供餐饮服务、保洁等岗位,累计培训多名村民转型成为“民宿管家”“乡土厨师”。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产品的拓展销售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周边茶叶、芋头等农特产品销售额超10万元,还通过“即供”品牌统一包装销售民宿配套农特产品,开发出即供矿泉水、即供老酒、即供麻片等30余种特色商品,助力农产品附加值提升20%。

为推动民宿经济发展,即墨区供销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前期坚持“调研开路、精准施策”,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实地开展“老屋活化”专项调研行动,结合区位条件和文化特色,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创新推出“供销社+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在运营方面,立足本土资源优势,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打造特色主题民宿,在鳌角石村以“一宿一主题、一院一特色”为核心理念,依托600年古村落底蕴,已托管盘活12处农宅;在莲花田园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托管闲置房屋7处,在充分尊重原有建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植入智能家居、卫浴设施等现代元素,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胶东乡村生活记忆。

同时,聚焦当地特色资源,为游客提供山水美景观光、农事活动、民俗体验等本地特色服务,积极推介“茶芋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田横祭海节”等民俗活动,累计接待各类研学团队200批次,通过与村民共庆等形式,使游客进一步融入农村,带动当地手工艺品销售、农家乐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宿在乡野、乐在田园”的乡村文旅新体验,特色运营,擦亮了乡村品牌。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李倩 毛田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