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原市杏花岭区: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2025-04-10 09:26:00

  4月9日,太原市杏花岭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山西晚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杏花岭区将聚焦产业升级、城市焕新、民生福祉协同发力,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创新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以惠民实事托举百姓幸福。从府城街巷的烟火气到东山生态带的绿意盎然,从政务服务的“加速度”到百姓生活的“小确幸”,杏花岭区擘画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府城“焕新”:让历史与现代共舞

  作为太原府城的核心承载地,杏花岭区正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2025年,这里将实施府城历史风貌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对106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活化利用,留住“老太原”的乡愁记忆。鼓楼—唱经楼片区业态升级、城隍庙—坡子街片区微改造、东三道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一个个项目串珠成链,既赓续千年文脉,又注入现代活力。

  “过去家门口的小巷坑洼不平,现在改造后古色古香,还多了咖啡店和文创空间。”家住东三道巷的居民王女士感慨道。今年,杏花岭区还将改造374个老旧小区,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打通新村路等“微循环”道路,让“出行难”变为“畅通行”。

  改革“破局”:用服务温度赢得发展速度

  “以前办手续要跑多个窗口,现在一个‘大综窗’全搞定!”在杏花岭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负责人李先生点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2025年,该区将继续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拓展“支付宝、微信”线上预约服务,新增10项高频事项“移动办”;推行“企业安静期”制度,让企业安心经营;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巡回仲裁庭,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

  作为全省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杏花岭区以改革破题,推进与顺丰、领飞等的项目洽谈,推动无人机安防、360数智化总部等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新增“四上”单位104户,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94亿元。这片热土,正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强磁场”。

  民生“加码”:把“关键小事”办成“心头大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杏花岭区政府工作报告,从“家门口的好学校”到“病有良医”,从“老有颐养”到“幼有善育”,杏花岭区的民生答卷写满温情。

  教育扩容提质。后小河小学南校区、大东关小学今年9月投用,五一路小学国樾龙城校区、省实验小学富力玖院校区年内建成,新增优质学位5220个。

  医疗强基筑网。北大医院太原府城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质子中心加速建设,府西医养中心、巨轮医养中心投用,推动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能力标准。

  养老托育更暖心。区老年福利院主体完工,机车社区幸福养老工程落地,营坊街等4个社区建成儿童友好示范,全区每千人口托位数将达4.5个,年轻父母“带娃难”有了新解法。

  生活保障兜底。免费为4048名新生儿办理居民医保,群众的“急难愁盼”件件有着落。2025年,将为2.2万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津补贴。

  动能“焕新”:向“绿”而生向“新”而行

  作为全省经济“优等生”,杏花岭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28.31亿元,稳居省市第二。2025年,杏花岭区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

  抢占低空经济赛道,推进无人机送检、安防等全域应用试点,与顺丰、领飞深化合作。发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华能50MW风电、395MWp光伏项目并网发电,盘活3000亩工业用地建设零碳产业园。激活文旅融合引擎:打造“红色记忆+工业遗产”旅游线路,支持晋商博物院争创4A级景区,让“流量”变“留量”。

  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