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规律和展望

2025-08-25 16:28:00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决贯彻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谱写了一篇篇壮丽史诗。60年的辉煌成就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规律,不断深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能更加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有力推动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一、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经济从“量的增长”到“量与质并举”的跨越。在中央“稳定发展”方针的指导下,西藏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地区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3.2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6.65亿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制度供给的不断优化,在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优惠政策推动下,西藏经济保持长周期增长态势,198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位数,达到10.40亿元,1999年冲过三位数关口,迈上100亿元台阶。新时代西藏经济总量更是突飞猛进,2015年超过四位数,达到1043亿元,迈上千亿元大关,2021年突破2000亿元,到2024年完成生产总值2764.9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值。在量的增长同时,是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投入更加强劲,高新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到2024年西藏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7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超10%。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增强,7市地发展更加均衡,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到2024年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56 ∶1。绿色发展成色更足,以南北山绿化工程为代表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长期保持在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土壤环境安全稳定。开放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内外贸加速增长,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分别达7.2%、15.4%。共享发展提质增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改善和保障成效显著,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2024年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费增速分别达8.2%、10.2%。

(二)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飞跃。西藏在不同时期建设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项目,有效缓解了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分别安排了43项、62项、117项、188项和236项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明显改善了基础设施长期受制约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世纪性工程大力推进。拉日、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复兴号”飞驰高原,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里程达到407.3公里。多个支线机场建成通航,民航航线突破150余条。旁多、苏洼龙等水电站投产发电,藏电开始外送。一系列大型项目的建设改变了基础设施长期滞后的局面,实现了基础设施基本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适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带动投资规模大幅增加,1991年超过10亿元,2002年突破100亿元,2014年突破1000亿元,2017年突破2000亿元。1965年到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调整结构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

(三)产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演变。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中央不断加大西藏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完善。改革开放后,在重大项目的支撑下,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1965年“一三二”优化到1997年的“三一二”,再到2014年“三二一”的重大转变,传统农业在经济中的支配性地位让位于第三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西藏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尤其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在党的特殊优惠政策带动下,西藏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了符合实际的“九大产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1965年到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15%、14%,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划建设,呈现出农业基础扎实、建筑业快速发展、工业内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全面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

(四)人民生活从“满足温饱”到“多样化需求”的跃升。在中央支持下,西藏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改革开放后,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下,西藏不断提高工资标准和补助标准,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西藏把“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人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到2024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5237元,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1358元,较1965年141元,增长222倍。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整体消费水平全面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升。60年来,居民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膳食结构科学合理、衣着现代时尚、医疗保健意识增强、高档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信息交流成为基本生活方式、偏远山区网购成为新常态,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到2024年分别降到46.1%、51.9%,人民生活从传统型消费向现代型消费不断迈进。

二、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规律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60年辉煌成就是党中央在西藏发展各个历史时期英明决策、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自治区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针对西藏不同时期的特殊需求,总能适时加大制度供给,中央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是辉煌成就的坚强支撑。党在治藏稳藏兴藏过程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跨越式发展、长足发展、高质量发展各时期均有新的发展成就。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更好地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全国支援是助力。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60年辉煌成就离不开全国人民对西藏的支援。从和平解放到自治区成立,西藏80%以上生产生活资料靠区外调入,依赖兄弟省市的支援。对口支援西藏确立后,对口援藏机制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充分体现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只有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对口援藏机制,不断丰富完善实践形式,才能助力西藏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

(三)自力更生是动力。自力更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60年辉煌成就是在中央支持、全国支援基础上,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的结果。自治区成立以来,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各族干部群众献身西藏发展事业。面对各类发展困难,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不断调适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从“小三线”完备工业体系,经过“两个为主,两个长期不变”“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再到当前“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只有激发自力更生、勇于开拓创新,才有利于凝心聚力促发展,才有利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主线。民族团结是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60年辉煌成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族人民发展权利,实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在经济活动中交往,在生产生活中交流交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建立起了各民族之间的理性认知和密切社会联系,在加强民族团结过程中,为西藏发展提供了良好社会基础。因此,只有加强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保障发展,才能凝聚各民族智慧,保障各民族一起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五)凝聚人心是基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60年辉煌成就是人心凝聚的结果。在党中央支持下,西藏始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保证了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藏各族群众对“五个认同”更加坚定,人心思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局面。因此,只有坚持凝聚人心,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发展建构出和谐的民心基础。

三、新征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展望

(一)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篇章。党的二十大描绘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新征程上,西藏需要与全国一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运用好60年来发展规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聚焦“四件大事”,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社会治理和发展更好相适应,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西藏力量。

(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征程上,西藏要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运用好60年来发展规律,把握好特征,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从西藏生产力发展实际出发,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挥资源优势,从高质量中挖掘新动力,动态地达到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以优惠政策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西藏经济发展起点低、起步晚、水平低,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短板。60年来,党中央为西藏发展提供了大量特殊优惠政策。新征程上,要持续发挥中央支持、全国支援的制度优势,用好用足优惠政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要素进入能力,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扩大内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历史耐心,不断增强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共同富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征程上,西藏要利用好制度优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物质和精神富裕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围绕培育市场主体带动初次分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再次分配、促进城乡融合带动农村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动精神富裕等普遍和特殊问题,推动各族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作者单位: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