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精品短剧《瑞安一家人》开机 温籍导演张俊再续家乡情缘

2025-07-08 09:17:00

近日,聚焦当代家庭困境的精品短剧《瑞安一家人》在瑞安市忠义街“政协之家”举行开机仪式。作为温籍导演张俊继浙江电视牡丹奖作品《飞扬的青春》后,为家乡打造的又一力作,该剧以金融风波、中年危机等现实议题切入,融合温州地域文化符号,引发影视业界关注。

不少影迷因短剧《飞扬的青春》熟知温籍导演张俊。当提及从《飞扬的青春》到《瑞安一家人》,两部作品如何通过情节与人物展现温州人精神?创作视角如何呼应时代力量?他将心中勾勒出的清晰创作脉络向记者娓娓道来。


从青春群像到时代切片

创作视角的纵深跃迁


张俊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他对家乡文化有着深刻理解。与《飞扬的青春》相比,《瑞安一家人》则更直面金融风波、中年危机等现实议题,将家庭叙事升华为对当代社会困境的集体思考,体现了从“地域宣传”到“时代记录”的创作跃迁。

张俊告诉记者:“《飞扬的青春》《瑞安一家人》两部作品如同温州精神的两面镜子,主题不同内核却相通。《飞扬的青春》聚焦青年乡村振兴,塑造了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群像’——他们开发滑翔伞、游船项目及特色农庄,却在招商会时遭遇东西村接待危机,最终通过团队协作将乡村振兴与非遗文化传播相结合,书写了家乡文旅共富的范本。当时,还想着要把家乡的美景借助影视的翅膀传得更远。《瑞安一家人》则讲述中医专家马良一家回乡发展,因‘金融风波’陷入经济危机,而后努力展开救赎的故事。与其他年代剧不同,《瑞安一家人》直面当下家庭经济、中年婚姻、子女教育等现实困境,以温州典型家庭的韧劲,打造治愈时代的‘心灵鸡汤’。”



从文化展示到精神

解码地域符号的现代转译


很多观众之前欣赏《飞扬的青春》,将焦点对准了“温州非遗”。看到有南拳的画面读出了“趣”,以“龟仙人”林老伯表演揽客的滑稽场景,展现马坦南拳的灵活;看到有无骨花灯出现的画面读出了“情”,以男女主重逢的无声画面,烘托花灯的五彩斑斓;看到有进士索面出现的画面读出了“巧”,聚焦晒法与工艺,让观众感受匠心。该剧的成功不仅在于艺术价值,更在于其社会效应。

张俊认为,通过“网剧+文旅”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影视IP开发路径,曹村也逐渐成为“影视IP+乡村文旅”的全国先行地。



而此次开机的《瑞安一家人》继续注重“温州味”,整合本土资源,形成“乡贤抱团”的独特模式。该剧的演员为新生代演员的加入与老戏骨的搭配,温籍演员陶慧敏、青年演员张陆,采用普通话与瑞安话“双语模式”传递地域情感。男主角马良设定在百年利济医学堂工作,女主角陈芳为国旗教育馆讲解员,瑞安忠义街、玉海楼等地标随剧情展开。

提及《瑞安一家人》,诸多的创作人员异口同声地提到了温郁金,它作为“浙八味”之一,在剧中展示了很重的分量,不仅凸显了中医药文化,更承载着温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马良团队在利济医学堂进行的临床试验,既是对传统医学的现代转化,很好地诠释了温州人精神。


构建“影视赋能产业”的生态链

提供“温州元素”题材新范例


《飞扬的青春》《瑞安一家人》均通过乡村的微观叙事,引发对乡村振兴的深度思考。《瑞安一家人》开机现场吸引了不少《飞扬的青春》影迷,他们坦言:很喜欢《飞扬的青春》的“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很期待《瑞安一家人》上映时能瞧见内容创新的新高度。

在采访中,张俊也透露了一些小遗憾:当时拍《飞扬的青春》因驻留时间短,未能多角度呈现乡村生活,持续挖掘地域文化而感到遗憾。他计划在拍《瑞安一家人》时,能用更多的时间,深入挖掘更多的温州文化特色,以温郁金科普博物馆为拍摄亮点,开启“科普+旅游”模式,构建“影视赋能产业”的生态链。


从《飞扬的青春》到《瑞安一家人》,从乡村振兴的青春赞歌到都市家庭的暖心故事,张俊带领的创作团队,提供了“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的“温州元素”题材新范例。


记者 潇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