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贺东旭 本报记者 刘大泳 摄/陈志伟
在汤原县农行工会驿站里,春日暖阳透过玻璃窗洒在屋内,刚结束早班清扫的环卫工人唐大姐捧着热水杯感慨道:“以前刮风下雨只能找地方躲雨,现在有了这个驿站,不仅供我们休息,还给我们准备了手机充电线,心里很温暖。”这个30平方米的空间,是当地28个“暖心港湾”的一个缩影,也见证着汤原县总工会打造“职工娘家”的坚实步伐。

边喝热水边聊天。
创新服务构筑“暖心矩阵”
走进荣获“全国最美驿站”称号的农行工会驿站,空调、微波炉、应急药箱等设备一应俱全。外卖员徐先生说:“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可以喝热水、热饭菜、歇脚,心里感到特别温暖!”数据显示,这些遍布主要街道的驿站年均服务户外劳动者超5000人次。
县总工会的关怀远不止于此——通过建立“工会+仲裁+法院”多元化解机制,去年累计开展企业法治体检50余家,审查合同70余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惠及2500余人次,2024年理赔金额达11万元。

环卫工人给手机充电。
精准帮扶织密“民生网络”
在鹤立镇东鲜村,派驻第一书记王旭的办公桌上整齐码放着8户帮扶对象的档案。他对这些困难家庭状况了如指掌,曾先后组织单位8名帮扶责任人多次实地走访慰问帮扶对象,经常通过电话、微信与帮扶对象联系沟通,力所能及做好帮扶工作,为脱贫户解决实际问题6件次,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工会良好形象。
这只是县总工会帮扶体系的一小部分。2024年筹集各级资金119.4万元,慰问困难职工4493人次;“金秋助学”活动发放6.2万元助学金,为34个职工家庭解燃眉之急。针对特殊群体,从“夏送清凉”到“冬送温暖”,全年开展专项关爱活动惠及5000余人次。

职工健身。
技能提升搭建“成长阶梯”
“徒手心肺复苏术计时开始!”在县中医医院的技能竞赛现场,医护人员正在角逐技术能手称号。县总工会持续开展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职业技能竞赛,涵盖物业维修、保洁、保安、消防安全等网格服务多元领域,收到良好效果。
汤原县总工会还通过开展“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和“金秋招聘月”企业用工招聘活动,与县人社、劳务部门衔接、沟通,帮助困难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激发就业活力。同时,开展职工权益保障维护宣传活动,帮助务工人员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遵守法律法规。

“知心大姐”工作室帮职工解决问题。
文化滋养凝聚“精神家园”
胜利乡政府工作人员孙义红在职工之家的跑步机上挥汗如雨,这个配备专业健身器材的空间已成为当地职工的新打卡地。王浩泽是乒乓球爱好者,每天他都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事们切磋几局,他说:“职工之家为我们提供了好去处,在这儿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和同事交流。”
县总工会通过举办职工运动会、书画摄影展等活动,累计征集文艺作品630余件。针对女职工的特殊需求,不仅开展“两癌”筛查服务,还将757名女职工权益纳入专项集体合同保护范围。
“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滋养,我们要让每位职工都感受到‘家’的温度。”汤原县总工会负责人表示。一组数据印证着这份承诺:2024年,全县职工互助保障参保人数达2421人;“两节”期间为一线苦脏累险职工发放慰问金41.11万元;为困难职工提供多项救助资金51.8万元……这些温暖的数字,书写着“娘家人”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