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类人:对待陌生人礼貌客气,回到家却开始乱发脾气。
家,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地方;
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对于一个家来说,是贫是富不重要,钱多钱少也不重要。
一家人相聚在一起,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就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01
一个家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
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习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难免会有矛盾。
哪怕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不当也会引发家庭冲突。
一个和睦的家庭,并非不吵架,而是吵得再厉害,都能及时化解,不让无意义的争吵消磨掉亲情的缘分。
钱钟书评价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二人家庭生活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小事:
杨绛生孩子住院期间,钱钟书一个人生活。
他不时到医院探望杨绛,却常苦着脸对夫人说:“我又做坏事了。”
今天撒了墨水,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钟书放心回去了。
明天又不小心把灯给砸了。
杨绛问明是什么灯,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夫人说句“不要紧”,钱钟书便会深信不疑,并且充满感激。
杨绛出院后,果真把先生所做的“坏事”桩桩件件都料理妥当。
而结婚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钱钟书也亲自下厨,为夫人炖补身的鸡汤。
很多人羡慕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生活,羡慕这个家庭的氛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羡慕他们始终相互包容、体谅。
杨绛曾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写道: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相伴相助,碰到困难一起承担,困难也就不复困难;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相伴相助,碰到困难一起承担,困难也就不复困难;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02
《礼记》中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意思是,父子之间感情笃深、互相信任,兄弟之间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夫妻之间恩爱和美、相濡以沫,一家人一条心,财富才会滚滚而来,家业才能兴旺发达。
一家人窝里斗,互相拆台,谁也见不得谁好,再富裕的家庭,也必定败落。
一家人手牵着手,再苦再难一起扛,奔着好日子一起努力,再穷也能发家。
这世上,只有家人会毫无保留地爱着我们。
无论我们做错了什么,家人始终会不计前嫌地包容我们;
无论我们走向了何方,家人总是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们。
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最应该被我们善待的人。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类人:对待陌生人礼貌客气,回到家却开始乱发脾气。
出门在外接家里电话时,口气满是不耐烦:“我这不正忙着嘛,忙完就回。”
说了没两句,就匆匆挂掉。
你要问他忙什么呢?
忙着喝酒,忙着应酬,忙着陪外人说些场面话、客套话,却匀不出半分耐心,听听家人殷切的嘱托。
我们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总是太过苛刻。
巴不得父母、爱人、儿女,都成为自己肚子里的蛔虫,可以想我们之所想、急我们之所急,可以替我们遮风挡雨、排除万难,却始终不懂得回馈他们的恩情。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首先要做到无愧于父母、不负于爱人,不亏欠孩子。
父母是生你养你的人,伴侣是陪你到老的人,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
做好这三样,自然会惠及自身;
倘若做不到,也就谈不上成功。
04
杨绛之爱家尽人皆知,而“我们仨”更是成了幸福家庭的标榜。她曾说:"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对她来说,家,是人生最后、最好的庇护所。
从前,世上我只是一个人
杨绛出生的时候身材短小,小小粉粉的一截,看上去很是脆弱。即便长大后,杨绛的身材依然不高,父亲却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可见,父亲对杨绛之怜爱。
父亲有午睡的习惯,不喜打扰。某次,杨绛恰好在父亲房里看书,连呼吸都很小心,只静静待着,连去厕所,都似小猫一般蹑手蹑脚,寂然无声。父亲醒来见到杨绛也在,便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话虽隐忍,爱却深重。从此以后,每每午休,父亲便总要杨绛陪着。
也许在杨荫杭看来,杨绛的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逃亡海外留学归来之后柳暗花明的最好见证。又或者,她出生的时候果真要比三个姐姐看上去更聪慧、玲珑?这样的事,不好揣度,唯有他们父女二人心中了然。
连父与女,也要讲究缘分的吧。
后来,遇见你才有了我们
与君初相识,
犹如故人归。
天涯明月新,
朝暮最相思。
1932年,杨绛21岁,借读于清华大学,2月,在清华古月堂,她与钱锺书初见。
有些人,遇见只为擦肩而过。
有些人,遇见是等一见如故。
然而,造化弄人,钱锺书表弟孙令衔的流言——“钱锺书已订婚”“杨绛已有男朋友”,另二人如鲠在喉。
钱锺书对杨绛是一眼即一生,再不能忘。他无法片刻停歇心中之记挂。随即便给杨绛写信,约她见面。两人约在清华工字厅的客厅见面。误会解开,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你。
从相识起,钱锺书便给杨绛写信。一直写,写了一辈子。他还在信中作诗,他说:“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初见杨绛“肤如凝脂”之景,令他毕生难忘。杨绛从不觉得自己美,每每钱锺书夸赞,总觉是他虚饰。
钱锺书对杨绛的爱,来得迅疾、猛烈又斩钉截铁。杨绛的心,则如溪水潺湲,徐徐缓缓,在他的身边朝暮流淌,时间久了,也就不愿再去别的地方。学校有邮筒,寄信收信方便。当年,钱锺书给杨绛,几乎是一日一封。诗书和理想,从前和远方,无一不谈。
钱锺书告诉杨绛,自己“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一点,与杨绛算是不谋而合。杨绛说:“我虽学了四年政治,并无救世救民之大志,一生所求,也就是做学问、写文章,安稳度日。”不知何时,当杨绛从外头回到宿舍的时候,突然发现心中有了期待。期待桌上会有一封一日一会的信。
直到此时,杨绛了悟自己也爱上了他。
1935年7月13日,在杨绛24岁的时候,她与钱锺书终成连理,成为了“我们”。
如今,终于是有了我们仨
1937年5月19日。杨绛、钱锺书的女儿出生在英国牛津。女儿的出世给他们夫妻带来无尽欢愉。据说,杨绛产后,钱锺书去了医院四次,才见到女儿。第一次,医院不许。第二次,杨绛尚在麻醉的昏睡之中。第三次,杨绛依然未醒。直到下午第四次再去,才见到女儿。
别说钱锺书见女儿难如登天,即便是杨绛也不能时时看见女儿。女儿体弱,除了哺乳时间,都待在婴儿房里。看到旁人的孩子被护士一个一个洗干净之后又一个一个递给母亲们的时候,杨绛心中羡慕不已。遇到女儿,平生无欲无求的杨绛,也有羡慕旁人的时刻。
醒来之后的杨绛,得知丈夫来回往返已七次,心中不忍,特地叮嘱他此番回家必得坐车才好。可是,钱锺书哪里还会在意自己,心心念念只想看看女儿。护士把孩子从婴儿房抱出来递给他的时候,他热泪盈眶,不停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这是父亲对女儿说的第一句话。
我们仨终成绝响
1994年7月底,钱锺书再次病重住院。肺炎、膀胱癌,四小时手术,钱锺书惊心动魄地又捡回了性命。然而,此时的钱锺书已然瘦如枯槁,牙床萎缩,牙齿脱落,无法进食,只能鼻饲。拖着倦怠虚弱的身体,杨绛住院陪护。钱瑗成了家里的后勤,研究最好的鼻饲食谱,为父母料理家事,排难解忧。
想来,钱瑗一定是累坏了。
1995年,春夏时令,钱瑗开始咳嗽。
1996年1月18日,钱瑗住院治疗。杨绛记得好清楚,去医院那日,钱瑗还对她说:“妈妈等着我,我很快就回来。”
1996年11月3日,钱瑗被下达病危通知。电话里,钱瑗对杨绛说:“娘,你从前有个女儿,现在她没用了。”
钱瑗离开四个月后,钱锺书身体好转许多。杨绛这才打算一点一点透露给钱锺书。可是,当杨绛说“她已去了”之时,钱锺书未发一言。若无杨绛,世间便已无什么值得他多费口舌了。他所能做的,不过只是等着,一日一日过去,把一颗心收拾干净,去那边陪陪女儿罢了。
1998年12月9日。7时38分。钱锺书病逝。
杨绛说:“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对杨绛来说,家不只是一个相聚的地方,而是可以抵挡世事浮沉的庇护所,是最后也是最好的心灵嘉美之地。当家人相继离世,空留一位老人孑然于世时,她能做的便是,一笔一笔写下人生最温暖的时光,终成一部《我们仨》。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时移事往,愿“我们仨”在天堂再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