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瓶子、插花、堆积木、叠毛巾、摘果子……”技术人员们通过遥操作对机器人进行测试和优化。上述场景正是专注于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睿尔曼公司的最新探索。日前,“民企显身手 奋进正当时”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睿尔曼,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目前公司年综合产能在20000台以上,以智能、通用模块化的机械臂本体作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智能、易用、可靠、通用的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千行百业。
小而精是趋势也是优势
2018年,成立于北京西部一处厂房里的睿尔曼,在三3年后就带着其第一款产品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据了解,这款机械臂与传统机械臂相比,在同等负载能力的情况下,重量上减轻了约3/4,但功率密度输出提升至两倍,其减速器、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四大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睿尔曼创始人CEO郑随兵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机器人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的前提是足够轻量化,而要实现轻量化,核心零部件的精简与创新是关键。
通过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高可靠性、易操作的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及集成解决方案既是睿尔曼的立足之本,也是其破局之道。
睿尔曼生态运营总监直言,“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可以以更小的环境改造成本进入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中去。”。”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零售、新餐饮、商业服务、智能巡检、医疗健康、检验检疫、教育科研、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等各领域。
以智能巡检为例,去年,在北京丰台地下电缆隧道里,宇树科技的Unitree B2四足机器人就是搭载着睿尔曼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在电力管廊中进行排查任务。据悉,其搭载可见光视频、高精度红外成像、局部放电检测、气体检测等智能传感器,能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回传给运维控制中心,这台机器人搭载40公斤负荷。具备爬坡、爬楼梯、正反向行进和调头等功能。并且全自主运动轨迹精度非常高,即使在狭窄区域也能全自主运行。
睿尔曼生态运营总监表示,推动机器人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睿尔曼的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做更轻量、更仿人,同时负载更重的产品,大幅提升机器灵活性,助力其与更多场景适配;二是软硬件“一体协同”,通过嵌入式控制器与AI算法进行深度耦合,实现多轴联动的控制与轨迹规划;三是结合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平台,积累真实场景操作数据,反哺模型促进迭代。
发力生态建设加速机器人应用
除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外,睿尔曼在生态构建上也下了很大功夫。

睿尔曼深知具身智能落地关键在于“用”,瓶颈是缺乏合适通用本体及规模化应用。为了加速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由睿尔曼联合Ai生态先锋于2023年2月建立全球GPR(General Purpose Robot)开源联盟,2024年联合发布的移动复合机器人开发平台,携手各方开源数据、共享科技成果。
“大模型与机器人的结合我们所看重的是机器人拥有嵌套逻辑和理解环境的能力,给了它一双眼睛能认识这个环境,然后根据这个环境想象任务是怎么操作的,解决了机器人走入生活的泛化能力。只有足够的应用才能有足够的数据,只有足够的数据才能有足够的智能,只有足够的智能才能在各个行业大规模去应用。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建设,才能加速机器人走入生活这一愿景,这也是成立GPR联盟的初衷。”睿尔曼生态运营总监如是说。
另外,作为坐落于石景山区的一家民营企业,睿尔曼的发展也离不开近年来区域对民营经济的扶持。
“五经普”数据显示,石景山区全区共有民营企业28511家,占全部企业比重96.2%。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40%以上的收入和税收、50%以上的利润、60%以上的就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据北京市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面,区域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严格执行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要求,2024年预留中小企业采购份额达44.4%,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比例达70%。给予小微企业10%—20%的采购项目评审价格折扣优惠,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份额。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惠。在加大金融惠企服务力度方面,开展全市首批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首个出台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若干措施和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等。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程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