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云南文化走进沙特 | 文明互鉴手拉手

2025-05-20 16:11:00

中国和沙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阵阵驼铃声将古丝绸之路两端的中沙两国联系在一起,陶瓷、香料、丝绸等商品贸易就此展开。700年前,中国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曾到达麦加,他所著的《岛夷志略》成为中国了解古代沙特的重要文献。600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云南人郑和多次远航抵达吉达、麦地那等地,传播友好、增进交流,至今为人们乐道。2023年在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各国认识世界茶源、了解中国茶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这些都是中阿文明交流、沙特和云南文缘相通的见证。

如今,普洱茶的醇香掠过印度洋的万顷碧波,与阿拉伯半岛的沙粒在季风里相遇。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七彩云南以2025年中沙两国建交35周年暨首个“中沙文化年”为契机,在利雅得、吉达两地开启文明对话之旅。

云南风情邂逅沙特暖阳

当地时间5月13日,“茶和天下”·雅集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办。活动以“世界遗产面对面·文明互鉴手拉手”为主题。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以“从‘旅游’到‘旅居’”为引,铺开云南的山河画卷——玉龙雪山的落霞、元阳梯田的星芒、丽江古乐的余韵,勾勒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诗意栖居的模样。

云南文化交流代表团向沙特朋友发出邀约:云南与沙特在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上既有差异又具互补性,希望双方文旅部门和业界建立文旅专项合作机制,通过共建文旅走廊、共创文旅 IP、共育文旅人才等合作,让跨境旅游“双向奔赴”,以文旅交融带动经贸往来、增进民生福祉。

作为“中沙文化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推介会不仅让沙特官员、友人,外国使节现场体验了云南“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惬意,更通过图片展、非遗体验、歌舞表演等形式,立体呈现云南的自然奇观与文化图谱。彝族刺绣、珐琅银器、乌铜走银、鹤庆银器、白族扎染……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琳琅满目,引得各国嘉宾交口称赞,现场展示的文创产品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

津巴布韦大使夫人舒瓦伊轻抚哈尼族长裙:“扎染图案与非洲织锦是如此相似,亲切感扑面而来!”喀麦隆大使夫人马里亚姆捧着彝绣钱包感慨:“第一次体验云南文化,这些精细花纹与我们的传统图案异曲同工,太奇妙了!”

沙特友人约瑟夫饶有兴致地逛遍了每一个非遗展位,收获了好几件来自云南的特色礼物。“中国是工业大国,沙特街头随处可见产自中国的日用品。原以为云南遥远陌生,却在这些手工艺品里找到了‘似曾相识’,我要挑件首饰送给家人。”他端起云南普洱茶轻抿,“口感和我们常喝的茶很像呢。”

另一边,沙特友人哈马德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番叮叮当当敲敲打打后,喜提一张乌铜走银工艺制作的“福”字,难掩喜爱。“这场推介会让我实实在在‘触摸’到了云南,云南的鲜花饼和咖啡太合我口味了!下次旅行一定把云南列入计划。”

中沙途记商旅项目经理马雪游是云南文山人。此前,400多人的沙特云南老乡群里发布了活动通知,大家非常激动,他也呼朋唤友赶来帮忙布置现场。“我们公司主要承接中国到沙特的会展和地接服务。”他提到,目前中沙旅游市场尚处起步阶段,双方对彼此旅游资源了解不多。自去年8月利雅得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开业、签证办理更便捷后,他看到了商机:“三个月后,我打算回云南实地考察,设计旅游线路,把云南的苍山洱海、热带雨林等风光介绍给沙特游客。”

谈及未来计划,马雪游说:“沙特人喜欢茶、咖啡和鲜花,除了这些,我还想通过展会对接当地客商,把昭通苹果等云南特产引入沙特,让沙特朋友品尝‘舌尖上的云南’。”他相信,随着“中沙文化年”框架下各类活动的开展,两地经贸与旅游合作将如现场来自云南的鲜花般绽放精彩。

在沙特教中文的昆明姑娘小棉,带着学了两个月中文的沙特学生图尔基赶来 “打卡”。图尔基热情满满,竖起大拇指说:“我爱中文!我爱云南的美景美食!”小棉则在朋友圈分享了九宫格图片,配文:“听到《彩云之南》的旋律,眼泪都飙出来了,云南的活动终于来沙特了!”

光影为媒增进文明互鉴

交流对话的金色阳光,洒在利雅得的沙丘之间,也轻抚着吉达的海滨与古城。

当地时间5月15日,“沿着郑和的足迹去串门——沙特主题采访活动”在吉达启动,旨在搭建滇沙媒体合作平台,以媒体视角挖掘中沙在历史传承、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共鸣与新成果,传递友好声音,共叙文明互鉴故事。

云南作为郑和故乡,更是中国开放前沿,至今留存着郑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更传承着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基因。参会嘉宾纷纷提议,希望滇沙媒体传承发扬睦邻友好的“郑和精神”,通过增强交流合作、深化人文往来,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推动文明互鉴,以记者互访、探访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等常态化合作,讲述中沙历史与当下的合作故事;借助新技术开发新媒体产品,联动企业、高校、青年群体,以多元形式记录民间交往,放大友好互动声量。

中东广播公司记者劳拉表示,沙特欢迎世界各国友人,尤其是中国朋友,期待进一步加强双边互动往来。“媒体可通过拍摄纪录片、制作专题报道等形式,深入挖掘并展现沙中两国的人文底蕴、民生百态。”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纳瓦夫正申请就读湖南的大学。“我从小痴迷中国文化,未来想投身沙中文化交流。”他兴奋地说:“中文课本里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与吉达古城的历史韵味遥相呼应。作为历史文化爱好者,我特别想去实地看看这些充满故事的地方。”

走在沙特的大街小巷,“你好!是中国人吗?我爱中国!”的热情问候不时响起,这份跨越山海的真诚,正是中沙民心相通的真实写照。

云南网记者 郭瑶 罗蓉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