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构筑“654”创新生态体系 培养拔尖创业人才

2025-05-03 04:00:00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以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视域下‘四横四纵’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和重庆市第三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创新驱动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综合改革”为依托,构筑了“654”创新生态体系,即理念、课程、实践、师资、制度、服务“六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专创贯通、科教联通、产教畅通、赛孵流通、研转融通“五维共通”的创新生态体系,“四级进阶”的拔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体系运行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学校2022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2019年被纳入重庆市首批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立项建设,学校“国产大飞机用隔音隔热超细玻璃纤维棉”“姜来可期——高品质菜姜托起农民致富梦”项目分别获得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学校在重量级媒体或刊物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出版“双创”专著教材数部,20余家媒体先后对成果予以报道。学校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西部职教基地创新创业协作体,吸引100余家单位来校交流考察创新创业经验。

构建“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提出“创新引领,创业养成,着眼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搭建“校内实验科研平台、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地方产业园”的“一校两园”实践训练平台20余个;培育“教学导师+竞赛导师+政策导师+孵化导师”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数名导师担任“私董会”“创客+”分享嘉宾。学校出台《重庆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重庆文理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20余个,修订完善大学生休学创业、学分转换等创新创业制度;建立健全“三库一平台”,即项目库、专家库、企业库和大学生微企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了“基础启蒙+知识技能+实践实训+成果孵化”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商务谈判”等40余门课程。

搭建“五维共通”的创新生态体系

学校将“双创”教育纳入各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多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设置4-8个“双创”教育与实践学分,加强专创贯通;改革科研奖励制度,鼓励师生共创,开放实验平台,促进科技资源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共融,加强科教联通;建立“学校扶持+政府补贴+校友资助+企业赞助”的经费投入机制,实施跨界整合,加强产教畅通;学校健全“专业技能实验+学科科技竞赛+项目模拟实训+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孵化育成”的“双创”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赛孵流通;实现“研转融通”,将科学研究和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战略结合起来,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探索“四级进阶”的拔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分阶段开展拔尖创业人才培养,对不同阶段的学员开展不同内容的孵化实践教育。第一阶段,通过在学生生活区域开设创业亭、鼓励学生参与电商零投资创业经营等方式,构筑“创业起航站”,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阶段,选拔200名左右学员进入“创业梦工厂”,组建团队,通过创业技能训练、创意集市微创业、直播带货等方式集中开展创业实践。第三阶段,从“创业梦工厂”选拔100名左右学员进入“创业先锋班”,通过“创业+见习”、挂职担任企业中(高)管助理等方式开展集中创业实践。第四阶段,从“创业先锋班”选拔50名左右学员进入“创业种子器”,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开办企业等方式开展创业项目实践,经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可以申请替代毕业实习。

在教学手段方面,学校主要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伙式教学,实现创业教育成长阶梯化、项目可视化、课程模块化、教学赛训化、评价成果化。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夏令营、一日店长体验等活动,培养创业能力和创业思维,探索多维协同培养、精英化培育、分层化教学、情景化训练、多元化考核的拔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李天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