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路径

2025-04-08 12:39:00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一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度涵盖学生管理、思想引领、心理疏导、就业支持、职业规划、资源协调等,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展和成效有着直接关联。同时,伴随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表现愈发重视。

注重在日常教育中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在日常教育中推进、教授、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依托自身独有的距离优势和身份优势,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与思想引领,助力学生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持续提升。

开展日常思政教育。定期组织召开班级会议,面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的讲授、教学,有效延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育人空间,以多场域的理论武装和知识灌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依托重要的节庆契机,包括校庆日、国庆节、“七一”党的生日、青年节、伟人诞辰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文化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艺术展、音乐表演、舞蹈演艺等活动,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不忘来时路。以理实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提升践行自觉。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践,通过志愿帮扶、免费宣讲、社会调研、公益支教、慰问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感悟,激发其使命践行自觉;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基层乡村、偏远山区,以自身专业所长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治理、文旅发展等建设,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刻苦钻研、敢于担当的优秀精神品质。

注重在网络教育中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

积极推动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优增量,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路向。因此,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应用网络平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实效,以“有滋有味”的内容供给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与思想引领。

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依托网络社交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动进驻“三微一端一抖”平台,定期更新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在线微课、微视频、典型教学案例、资源素材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方针政策、理论成果、党史文化、革命精神、思想路线、战略部署、会议要求等政策传达工作,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以青年学生的接受偏好和认知水平为基础,针对性进行供给调适。针对学生对多模态内容、青年化产品的偏好,将传统的系统性的知识要点转化为精美图文、精彩短视频、动态漫画、政策解读动画等年轻化的内容形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接受自觉。在叙事手段革新的基础上,以年轻化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符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学子进行网络对话和内容传播的过程中,引入当下青年学子乐于接受的“网言网语”和“暖言暖语”进行文化浸润。例如,尽量减少刚性、硬性的话语表达,更多选用柔性、生活化的话语表达,用温婉细腻的表达方式去说服人、引导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善用新兴教学载体做学生学习的带动者

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数智化、精准化已成必然趋势。高校辅导员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应自觉提升数字适应力和数智素养,主动应用新兴教学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开展数智思政教育。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一人一策”的学生工作台账,负责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学习情况、内容偏好等动态数据进行追踪监测和系统记录,并依据数字技术提供的系统数据,实现对学生进行精准数字画像,从而根据系统数据制定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和精准引导机制,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例如,依托豆包、Deepseek、Kimi、文心一言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本生成、内容制作、课件设计、活动策划,以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效率;依托人工智能技术、3D、全息技术打造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历史场景、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等的刻画,以逼真的场景化教学、沉浸式体验互动、跨时代的人物对话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新时代高校美育浸润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4C27)。

(作者均为邵阳学院讲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