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姆·柯林斯描绘的“飞轮效应”图景中,卓越企业的成长轨迹呈现一种蓄能式的跃迁——当持续推动的动能突破临界点,飞轮的惯性会成为推动其持续加速的动力,甚至以指数级加速度开启自我强化循环。
这一理论在宁波银行2024年财报中得到了生动诠释。在“客户服务、风险管理、战略协同”三大齿轮精密咬合之下,这家城商行标杆以超过3.1万亿总资产、8.19%营收增速与0.76%不良率的“不可能三角”,宣告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飞轮”正在迅速转动。
这份年度答卷不仅是对宁波银行“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经营哲学的印证,更是一份城商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下构建差异化比较优势,最终驱动发展质变的参考答案。
客户服务飞轮蓄能:“四化”战略体系引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年,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6.32亿元,同比增长8.20%;归母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更为亮眼的是,其总资产规模超过3.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25%;不良贷款率0.76%。不仅盈利水平强劲增长,资产质量也继续保持在业内较好水平。

这些向上的数据背后,是宁波银行多年来不断升级“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战略赋能体系蓄能驱动的结果。如同精密的机械装置,宁波银行的战略飞轮始于“客户服务轮”的持续加力。
在战略客户服务端,宁波银行打造并不断升级鲲鹏司库、五管二宝等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与客户内部系统互联互通,推进业财一体化与多元场景融合,赋能客户经营和降本增效,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有案例显示,某制造业集团借助“鲲鹏司库”实现资金成本降低 1.2 亿元;在养老金融领域;通过财资大管家系统,某500强企业实现全球资金管理,覆盖35个国家的分、子公司。“春华秋实”则品牌服务32万个人客户,为养老企业提供 78 亿元贷款,将金融服务嵌入民生场景。这种专业+科技的触点延伸,恰似飞轮的第一推动力,将客户信任转化为业务增长的原始动能。

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宁波银行打造的“财资大管家”已链接35个国家金融系统,为跨国集团提供全球资金管控方案,这种能力的溢出效应使中间业务收入增长19%。在乡村振兴领域,通过金融下乡工程覆盖超200万农户,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900亿,数字化助农模式被央行列为典型案例。
平台化战略的飞轮效应还体现在生态构建能力上。宁波银行通过“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美好生活“三大平台,将传统存贷业务升级为场景化服务,构建出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与此同时,宁波银行还致力于搭建“国际化”链接,聚焦企业的难点堵点,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境金融服务,赋能企业走出去。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贷款总额以17.83%的增速突破1.47万亿,存款总额则以17.24%的增速突破1.83万亿。华安证券研报称,对比全部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初至三季度末贷款总额增速,宁波银行为16.2%已位列上市银行第二,在此基础上四季度投放不弱,公司区位优势、客群经营能力显著,扩表速度保持领先。
宁波银行取得以上成绩,是27.49万小微客户与772家养老产业企业的深度赋能的结果,当客户基数形成的势能传导至数据资产,宁波银行的数字化优势开始释放乘数效应。
通过鲲鹏司库和财资大管家等工具,宁波银行将数据消费深度嵌入业务流;“闪电查”小程序则让企业查款效率提升70%;“薪福宝”助力企业系统优化人力成本管理,而“五全”服务体系则为企业提供跨境资金管理的全链条支持。
这些数字化工具不仅推动 342 亿零售存款增量与贷款的精准投放,更让宁波银行 MAU与 AUM实现协同增长。数据显示,宁波银行 2024 年非利息收入占比达 27.97%,其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增长15%,很好的印证了用数赋智带来的价值重构。
风险管理飞轮护城:既要规模增长更要资产安全
不良率始终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宁波银行以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创新措施,引动“风险管控飞轮”,为银行构建起穿越周期高质量发展的风险护城河。
2024年,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76%的低位,始终保持行业较低水平,拨备覆盖率达到389.35%。连续18年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下,展现了该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卓越的资产质量。

在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的钢丝上,宁波银行展现出精妙的平衡艺术。在这背后,是宁波银行独创“四全三化”智能风控体系(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持续发力,将资产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宁波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了“天罗地网”式风控体系,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客户风险画像,“4+N”风险预警模型整合内外部数据,2024年成功预警超2000户潜在风险客户,化解近百亿元风险资产。这种“用数赋智”的能力,使银行能够快速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拾盐士了解到,宁波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已实现从客户准入、业务审批到贷后管理,实现全流程覆盖。通过统一授信政策和独立审批流程,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贷后回访、行业研究和产业链分析等工作机制,确保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
此外,宁波银行还通过深入的行业研究和产业链分析,精准识别不同行业的风险特征。例如,针对绿色金融项目,银行制定了专门的授信政策,优先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国家鼓励的产业,同时严控“两高一剩”企业的授信。这种审慎的行业选择和风险防控策略,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规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宁波银行保持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5.3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至9.84%,为后续资产投放预留出安全边际。
通过将风险管控深度嵌入战略飞轮,宁波银行在总资产规模和贷款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实现了风险与效益的动态平衡,为银行业提供了“既要规模增长更要资产安全”的转型样本。
战略协同飞轮提速:深耕“五篇大文章”实现质效跃升
为优化盈利结构,扩宽盈利来源,近年来宁波银行始终致力于打造多元化的利润中心。在战略协同与“五篇大文章”深度咬合之下,宁波银行转动的飞轮得以不断提速并迎来质变拐点。
截至目前,宁波银行本体包括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9个利润中心;子公司方面有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4个利润中心。2024年,各利润中心协同推进,发展良好。公司盈利构成中大零售及轻资本业务的盈利占比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可以看到,宁波银行构建起了“商行+投行+财富管理”立体作战体系。体系成员产生多元化战略共振持续贡献盈利,2024年永赢基金和宁银消金净利润同比增长五成左右,永赢金租净利润同比增长20.1%;宁银理财净利润同比增长11.4%。这也使得宁波银行在LPR下行环境中净息差仅收窄2BP至1.86%,ROE维持13.59%的行业高位,2024年非利息收入达到186.38亿元。

当9大利润中心与4家子公司形成协同共振,宁波银行的战略飞轮开始释放指数级增长动能,扎实深耕“五篇大文章”——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并进一步赋能银行实现质效跃升。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宁波银行重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投行+商行+财富”三级联动,并创设科创贷、专利贷等专属产品,持续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并帮助多家企业实现专利产业化,形成“融资-孵化-上市”的全周期服务闭环。
据了解,宁波银行通过“产、研、测”一体化团队的迭代升级,加强数字化产品的创新研发。完善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高研发工程能力,陆续通过CMMi5级、TMMi4级、DevOps优秀级和BizDevOps产业标杆级认证。落地更敏捷的版本火车机制,形成“规划一版、实施一版、发布一版”的高效交付策略,提升客户响应速度。
在绿色金融方面,宁波银行围绕国内绿色金融和碳中和政策,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配套机制,持续强化绿色金融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深度融合,通过聚力低碳环保发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以“绿色、安全、可持续”为原则,宁波银行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授信政策,形成“重点-适度-审慎”三级绿色金融产业合作规划,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在2024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30.45亿元,较年初增加44.48亿元;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11.7亿元,共计可带动碳减排量19.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当科技金融的技术洞察、绿色金融的环境价值、普惠金融的毛细血管、养老金融的银发红利、数字金融的底层基建深度融合,宁波银行已越过蓄能阶段,正以战略协同轮的加速度,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
值得关注的是,宁波银行在取得亮眼业绩的同时,还积极响应监管提升分红水平,2024年拟向普通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达59.43亿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22.77%。这既是宁波银行对股东回报的诚意,更是飞轮持续转动下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宣言”。
在建设金融强国的征程中,宁波银行“以专业为轴、以科技为辐、以风控为毂”的飞轮模式,正在书写中国银行业穿越周期、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正如董事长陆华裕的年报致辞所言:“守正者稳,创新者进。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大分化、大变革的关键节点,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分化,我们始终坚信,唯有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长期主义错定价值创造,方能行稳致远2025年。”
内容来源:拾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