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超3000亿元 | 聚焦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向“新”再出发㉒

2025-04-12 08:16:00

贷款增速近年来居一线城市前列,绿色贷款余额站上1.32万亿元,一批母基金引导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产业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2024年,广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49亿元,占GDP比重9.8%,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也成为国内第四个金融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的城市。

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将现代金融列入现代服务业。近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调研发现,广州正加快建设金融强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核心引擎,以强大的金融供给,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贷款增速居一线城市前列

“成立产业金融专班,实施‘专人服务、专属产品、专营机构、专业审批、专项考核’。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31个细分行业,研发推出61款产品,最高可为企业配置5000万元信用额度……”广州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古波介绍说,该行以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健全重点产业服务体系,推动重点产业贷款投放。2025年3月末,该行“12218”现代化产业贷款余额570亿元,较年初增长41亿元,增长近10%。“力争2025年末全行‘12218’现代化产业贷款及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200亿元及280亿元。”古波表示。

这是广州金融服务“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缩影,广州金融业以强大的金融供给,更精准地流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广州市委金融办数据显示,2024年末,金融业总资产近13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超11万亿元。2024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17万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第四位。2024年全市保费收入1978.8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保险资金投资广州累计余额超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贷款增速近年来居一线城市前列。其中,2024年末全市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12.1%、6.5%。广州绿色贷款余额1.32万亿元,增长24%,全市绿色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均居全省第一位。

全力打造“投顾第一城”

为构建和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广州正从上市培育、风投创投等方面着手,全方位、立体化提升资本市场对现代产业的支持力度,全力打造全国“投顾第一城”。

截至2025年3月末,广州有上市公司达238家,总市值约3万亿元,累计募资约7000亿元。深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已审批项目额度超200亿元。

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广发证券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俞云涛表示,为助力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广发证券将发挥“投资+投行”的联动优势,为有潜力的优质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服务,综合运用科创可转债、科技创新债、科创票据等创新品种,满足各类科创主体融资需求,协助广州提升产业竞争力、科技引领力。

目前,广发证券已初步筛选出7家具有市值倍增潜力的广州上市公司,以及亟须开展市值管理的10家国有上市企业名单。接下来,公司将重点为这些企业提供市值管理服务,助力广州实现“市值倍增”计划。

深化基金建设也成为广州金融一大亮点。“2024年,广州金控集团基金群累计投资项目1154个,投资金额586亿元,培育出79家上市公司和75家‘独角兽’企业。”广州金控集团总经理助理黄成介绍说,2025年,广州金控将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用好100亿元广州天使母基金,同时,推动科创母基金和国企创新基金整合并提升管理规模,通过100亿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母基金支持本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

谋划新设产业基金服务广州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包括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的广州未来产业基金,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值得一提的还有,去年9月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至广州等18城后,广州推动五大AIC与五大行在穗分支机构、省市区属投资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落地7只AIC基金。

政策加码扶持金融业加快建设金融强市

广州金融为现代产业发展赋能的背后,是自身的不断壮大发展。广州已形成以银行、保险行业为主导,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支撑,地方金融组织为补充的格局。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运营,实现国家级金融交易平台历史性突破,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全国性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全部在广州设立机构。整合后的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落户广州。

广州期货交易所。

下一步,广州将做大做强重点金融平台和机构,加快建设金融强市,全力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陆续出台的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通过财政资金真金白银方式加码扶持金融业,为全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其中核心文件《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聚焦大机构、大平台、大市场等加大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的体系机制,加快落实“投顾十条”“上市十条”“特资十条”“不动产资管十条”“数字金融二十条”“绿色金融十条”“并购重组十条”等专项政策,争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优化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国企基金管理体制机制,推动AIC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项目落地,引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构建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完善风投创投“募投管退”机制,吸引境内外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来穗投资,大力发展投顾业态,打造全国投顾“第一城”。

在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广州将加快推动国家层面出台金融支持南沙专项政策,加快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研究推动银行试点代理跨境保险售后服务,深入实施跨境理财通、自贸区制度型开放、跨境股权投资等试点,助力跨境资本双向流动。

数读金融业

3049亿元

2024年,广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49亿元,占GDP比重9.8%,成为全市第三大支柱产业,也成为国内第四个金融业增加值迈上3000亿元的城市。

近13万亿元

广州市委金融办数据显示,2024年末,金融业总资产近13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超11万亿元。

238家

截至2025年3月末,广州有上市公司达238家,总市值约3万亿元,累计募资约7000亿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晓丽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通讯员:穗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