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动创稳工作开展以来,金川区北京路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风险化解管控力度,探索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闭环机制,最大限度将风险隐患发现在萌芽、处置在前端,有效助力平安金川建设。
下好有效预防“先手棋”

落实“敲门行动+日常巡查”机制。辖区194栋住宅楼合理划分网格单元,网格员一半工作时间用于入户走访排查矛盾纠纷。针对租赁房屋和流动人口较多的特点,网格员与辖区民警配合开展“敲门行动”,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组建情报信息队伍。为有效延伸网格触角,发挥前哨作用,发动辖区老党员、老教师、热心居民等志愿者组成“义警”队伍,参与矛盾纠纷线索摸排和综合治安治理,充分发挥居民志愿者人熟地熟的优势,对苗头性风险隐患及时上报处置。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用好“连心促治理”1456工作法,建立“上门问、随时说、特殊报、定期会”群众意见和矛盾纠纷反映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让群众遇到问题有渠道反映,遇到矛盾有地方解决。
打好多元化解“组合拳”

坚持分层分级化解。对于一般的矛盾纠纷,由网格员及时口头调解;化解不了的或者需要形成调解协议的矛盾纠纷,网格员上报社区调委会,社区组织民(辅)警、物业员、律师等力量耐心调解;遇到疑难或者重大矛盾纠纷时,街道综治中心运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协调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坚持分类精准化解。对家庭、婚恋、邻里、债务等不同的纠纷事件进行分类,采用倾听、共情、讲理、释法等不同的方式做到事心双解;对警调对接重点推送的家庭暴力、酒后滋事、扬言报复等矛盾,重点研判、跟踪化解。坚持“专群”结合化解。主动吸纳民(辅)警、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辅导师等专业力量进入调解员队伍,给予专业解析和力量支持,成立妇联执委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同时邀请“金冶大妈”志愿者用“熟人面孔”参与化解邻里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用好及时预警“关键招”

命案风险“五色”管理。对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建立“民转刑”“刑转命”风险矛盾纠纷台账,按照低、中、高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控,存在命案风险的,录入平安甘肃命案风险预警系统,落实“红、橙、黄、蓝、绿”五色预警预防措施,成立化解专班跟踪化解,严防发生极端案(事)件。重点人员赋分预警。对家庭、婚恋、邻里、债务等突出矛盾纠纷中的“三失一偏”等重点人员,根据《甘肃省重点人员赋分预警和分级管控工作方案(试行)》要求,划分低、中、高风险进行分类动态服务管控,及时掌握思想行为动态,及时采取应急反应机制,果断高效处置。多部门对接反馈预警。认真落实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工作机制,聚焦多次报警、存在积怨、有激化升级倾向的家庭、婚恋等纠纷,加强心理疏导和释法说理,引导当事人理性解决争端。同时,对法院、民政局、妇联等部门推送的线索信息开展举一反三的深入分析,着力提升对“隐性”风险隐患的发现与破解能力。
守好社会稳定“防护线”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氛围。“线上”采用“普法小课堂”的形式将婚姻家庭、劳动权益、未成年人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普法案例小视频转发至居民微信群,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线下”立足“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禁毒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专题讲座、法律咨询会等,扩大宣传范围,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落实服务关爱兜牢底线。定期对各类重点人员进行随访关爱,全面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及时掌握诉求,精准提供帮扶,围绕就业指导、经济救助、情感支持等方面,全力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坚持综合施策提升质效。强化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以自治为出发点,通过协商议事、矛盾联调等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以德治为切入点,突出道德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先进、学习榜样,以法治为支撑点,统筹辅警、法律明白人、城管执法人员各类综合治理队伍合力,多维度构建坚实的平安建设“防护线”。
供稿:金昌市综治中心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魏戈琪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