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宗萨仁波切30句经典语录 不管多么不堪的事,一切都会过去

2024-09-26 09:34:30

当你不再执着

宗萨仁波切(1961-),藏传佛教萨迦派系喇嘛,现代利美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出生于不丹,被公认为三世宗萨蒋扬钦哲的,通常被称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著作包括《正见:佛陀的证悟》、《人间是剧场》、《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么》等。其中,《正见:佛陀的证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推荐为值得终生阅读的佛学经典。宗萨钦哲仁波切还于2016年出版新作《八万四千问》。

___________

当你不再执着任何人和事,你认为的那些实实在在的伤害,都会成为泡影。

哪怕别人欺骗你,玩弄你,谩骂你,伤害你....如果你能记得“一切都是梦,一切都是幻相”,如果还能从这件事看到自我的局限和人性复杂,提升生命的生长,也是极大的利益。

要知道,不管多么不堪的事,一切都会过去。

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姐姐对我说,不要被光环眩晕,那都是一时的,只有自己成长才是永恒的主题。

你来到世界上、只为自己负责,何必去改造别人,你只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去做,就对了。

感谢温暖我的人

最近我在系列读宗萨仁波切,分享30句打动我内心的话,希望能给你欢喜,给你信心,给你力量。

——————

1、 避免制造头痛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再用头去撞墙——这就是“出离”。----宗萨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2、死亡经验是一面很好的借镜,可以用来了解什么是失去所有参照点。——《人间是剧场》

3、想象最后一次落日:想象你坐在海滩上欣赏落日,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发生,你感到很满足,甚至很快乐;但突然之间你会感到被提醒这很可能是你看到的最后一次落日。你理解到,如果自己死了,来生很可能完全不具足欣赏落日的能力,更不用说有能力理解何为“落日”,光是这种思维,就会帮助你的心专注于修行,而不要浪费时间在散乱上。——《不是为了快乐》

当你不渴望引起他人关注

4、失望很重要,它可以是成就的一种表征。终于,我们了解到,在一层层皮之内并没有果实,我们至少从强烈的期望中解脱出来了。——《人间是剧场》

5、禅修,就是什么都不做。——《人间是剧场》

6、任何我们操控不了的时刻,任何操之于别人的时刻,都是没有意思的。——《人间是剧场》

7、正念与散乱:什么是散乱?它显然不只是打扰静坐的恼人电锯声或喧闹的印度歌舞乐曲而已,在较深的层次上,由于期望受到赞美或害怕遭到责怪等的影响而升起的任何情绪反应,或它们更微细的形式,例如精神恍惚、分心、发呆、易怒等,就是散乱。

既然我们的根本问题是“散乱”,那么解决方式就是保持正念。遗憾的是,保持正念很困难。只要环顾四周,就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不停制造出愈来愈多相同的东西,而其结果就是无止尽的辛劳与无可忍受的痛苦。

难怪伟大的上师们都指出,能在饮一杯茶的时光中保持正念所积聚的福德,比多年修持布施,持戒与苦行的福德还多。——《不是为了快乐》

8、保持孤立,当我们独处时,受到散乱的影响就会较少,因而能创造出完美的条件,让悲伤感在心中增长。但在这年头,光是想找时间全然独处都极为困难。

所以就让自己每天尽量有一两个小时完全独处,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看到轮回的过患与涅槃的利益。另外一个维持独处很好的理由是,要遇见没有偏见,能尊崇佛法而不心怀嫉妒的人,是非常稀有的。——《不是为了快乐》

9、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正见》

10、无明实际上就是对标签的执着。在所有标签当中------譬如花,桌子,椅子,水,火等,有一个可能是最危险的,不只是危险,还最具有破坏性,最难以捉摸,同时基本上是其他所有标签的根源。这个标签就是"自我","我的"或"我"。——《人间是剧场》

11、世界历史大部分是以宗教为中心。宗教以光明的道理和行为规范来号召大众,诸如爱你的邻人、修持布施和处世准则、静坐禅修、斋戒和奉献牺牲等等。然而,这些看似有益的原则,也可能变成极端而严苛的宗教教条,造成了人们不必要的内疚和自卑。——《正见》

12、无明就是当你看着某个东西,你认为它牢不可破,但其实它是由一些短暂、无常的东西组合而成。就像这张桌子,他有桌脚、桌板,所有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桌子。——《人间是剧场》

13、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一切现象既非无因,也非源于创造者,而是来自因缘;行之善恶取决于背后的动机而非行为本身。——《正见》

14、道路本身终究也需要被抛弃,如同你抵达河岸时,就得抛弃舟一般。你抵达时必须要下船。在完全证悟的那一刻,你必须抛弃佛教。精神之路是一个暂时解答,它是在空性被了悟之前所使用的安慰剂。——《正见》

15、面对现象我们犯三个错误:以为事物恒常不变,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忘记事物所依赖的因缘。我们犯这种错的时候就是无明。——《人间是剧场》

16、潜意识中,我们期待自己会到达不再需要修理任何东西的境界。总有一天,我们会“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我们深信“解决”的概念。好像我们所有经历的一切,到这一刻止的生命,都只是在彩排。盛大的演出还没有开始。——《正见》

17、悉达多步向了探索无常之旅。此刻的他,觉得花费这么多精力于美丽与虚华是很愚蠢的。他批判的并不是美丽与装扮本身,而是相信它们的本质是恒常的信念。——《正见》

18、如果你太过屈到开于物质的诱惑,意味都带要民家你的信心是建要民在不确定的、随时可能而作化的没人一物样天过他上。——《八万四千问》

19、你出于见地而非傲慢,想要帮助人了解事实,这就是慈悲。——《人间是剧场》

20、不仅不执取自我的存在,同时也不执取自我的不存在。----宗萨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21、只要你有二元分别的心,你就没有乐趣。——《人间是剧场》

22、“当我和中国朋友们吃饭或喝咖啡时,他们并没有把我当成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探究未知事物的愿望,引燃了很多场对话的火花。”——《八万四千问》

23、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一切万有,没有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你手上的书不是、原子不是,甚至神祗也不是。——《正见》

24、在个人和文化两方面,我们采取外来的和外在的方法,来获得快乐、克服痛苦,却不了解这些方法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不适应带来了新的痛苦。因为我们不仅仍在受苦,而且更觉得从自己的生活中疏离,无法融入体制之中。——《正见》

25、心理学我了解的不多,但总的来说,特别是在那些缺少静思文化与传统的地方,人们总是向外求而不是向内求,这时心理学就可能非常有用。在一个像中国那样的传统社会里,心理学可能也正变得越来越有用,因为中国人在追逐现代财富的过程中正在忘掉自己古老的价值,例如儒家的伦理、神圣的寺庙、隐士的传统等。——《八万四千问》

求心安

26、我们编织梦想,瞄准终生成就,诸如海边别墅、徽章、奖座、提早退休、名车、好朋友,好家人、好名声,最好还有上金氏世界纪录。到了晚年我们还有个忠诚的伴侣一起坐豪华游轮旅行,或养纯种贵宾狗。杂志和电视介绍并强化这种快乐和成功的模范让人们去追求,不断地创造新的幻相来引诱我们。这些所谓成功的观念,就是我们大人的婴儿摇鼓。——《正见》

27、什么的现实?我们在这个物质世界里拥有的――观念、财产、朋友、家庭、关系,这些都是现实吗?这些是永恒的吗?这些是确定的吗?从佛法的角度,它们不是。它们永远都在变化,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八万四千问》

28、这位极端怀疑者,现在会坐在他歌唱的上师面前,泪水决堤般流下,全身全心奉献给完全无法逻辑解释的东西。信仰、怀疑论以及所有和合的环境一样,都是无常的。——《正见》


29、虽然我们都向往并朝着某种恒常、确定的幸福努力,但那终究不会发生。它还没有在任何人身上发生过。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人永远幸福生活着的记录。那只存在于电影里。可是我们不断认为永恒的幸福是存在的。还有比这严重的幻觉吗?这是一个绝对的幻觉。事实上佛教徒所要做的事,就是从这个幻觉中逃,所以佛教是在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八万四千问》


30、我见过以不沉迷娱乐为傲的人,他们充满了傲慢与优越感;我也遇见过让自己的生命在看电视和读小说中消逝的人,但他们善良、慷慨,并且始终为没有实修而感到愧疚。相较之下,我几乎是更喜欢第二种人。——《八万四千问》

———

相关推荐